福州

福州独有“拗九节”

美食杂谈

    元宵已远走,年味儿也早就淡了下去。但生活在福州的老人们,就特别有福气了,因为他们还可以再多过一个节日——“拗九节”。这个节日到来时,不需要任何法律规定,孝顺的子女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给老人们送上清甜可口的“拗九粥”。并且,这个节日,还是福州独有的呢,被许多老福州人称作“孝顺节”。


三坊七巷沈保桢故居里保存至今的掼盒


旧时妇女给父母送粥时都要戴三把簪 (节选自陈友荣《福州民俗风情百图》)

  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卞老师说,记得小时候过“拗九节”时,福州的妇女们便早早起床,亲手熬制出甜甜的拗九粥 ,再加上贴着小红纸条的红烧猪脚、线面、太平蛋、鲜鲢鱼等,装在掼盒(竹篾做成的红漆礼盒)内,拿到娘家,献给父母,以表孝心。

  旧时福州郊区的妇女送拗九粥回娘家时,还会认真地打扮自己,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头上还要戴上银饰品——三把簪,让自己显得更加青春靓丽,英姿勃发。这样表示自己在夫家有很好的生活,可以让父母们看在眼里,乐在心上。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20年代才消失,在许多名俗家的乡俗画里,还能找到这个首饰的痕迹。  

 “拗九节” 你一定得知道的故事

  来历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到碗里后,在上面撒一把黑芝麻,狱卒见这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因为这粥的颜色黝黑,叫“拗九粥”,也叫“孝九粥”。

  习俗  “拗九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所以,福州人逢九就犯忌,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