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质检总局23日公布的冷冻饮品产品质量抽查结果中,有10种产品超限量使用甜味剂。而实际上,就在此之前,广东和郑州的有关部门在质检中,也发现今年有不少饮品、甜食的甜味剂超标。有业内人士指出,眼下糖价高企,不排除有企业在铤而走险过量使用低廉的、国家限制或禁止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
原因一:
消费者盲目追求无蔗糖
据了解,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两种,分别是营养型的和非营养型的。营养型的主要指麦芽糖醇、蔗糖、葡萄糖浆等,它们除了有甜味,还产生热量。非营养型的主要是指很少或几乎不产生任何热量的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和甜蜜素等。
郑州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消费者盲目追求无蔗糖,却不知道大量甜味剂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合成品,过量摄入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例如,甜蜜素摄入过量会对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老人、孕妇、小孩的危害更明显。
原因二:
用低廉的甜味剂替代蔗糖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年多来糖价持续走高,不排除有企业铤而走险,过量使用低廉的、国家限制或禁止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
实际上,受今年糖价形势以及消费者追求健康等因素影响,不少饮料企业都开始将眼光投向白糖替代品市场。如有的企业用多聚寡糖来替代蔗糖,但它的成本比蔗糖更高,同时,有的企业用果葡糖浆、木糖、木糖醇等来替代蔗糖。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有关负责人透露,虽然明白大量使用甜蜜素等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但仍有不少食品企业特别是小食品企业甘愿“冒险”。
据了解,以甜蜜素为例,它与蔗糖的价差比较大,用一吨白糖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改用甜蜜素,粗略估算成本相差至少10倍。
消费提醒:
不要片面追求“无蔗糖”
购买饮料和甜食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商店和知名品牌,仔细查看标签内容,是否明确标示添加剂。此外,儿童最好减少饮料摄入量;消费者不要片面追求“无蔗糖”或“替代蔗糖”饮料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