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一碗米饭里的爱与乡愁

美食杂谈

    即使可以牛奶就面包,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对传统饭食的嗜好;即使有万般美味,一碗喷香的大米饭,依然可以终身相伴。米,为宇宙灵气所钟,饱含天地精华。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七千年来喂饱了无数子民。米,平凡而伟大。在中国南方,种植水稻的梯田构成最美丽的人文景观。如龙脊梯田、元阳梯田、加榜梯田……它们堪称真正的人类创造的历史遗产,令皇陵宫殿相形见绌。南方的无边无际的山群之中,梯田使坡地若平原,水稻的种植与生长,写照了南方的稻作文化,以及生生不息的山民生活。

    水稻梯田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涵养水体,使南方山区的旱季仍然云雾缭绕,绿意葱葱。雨季少山洪冲刷的滑坡和水土流失,远远超过25°坡的山梁上,梯田构造的平整的土地,世世代代地为人类提供能量。在北中国,水稻的种植正在扩大。人们发现,平原的水稻田可以蓄水,改善气候,降减沙尘和土地的盐碱。

    尤其水稻田降减土地的盐碱功能,使北方许多的盐碱地逐渐转化为良田。在广阔的黄河三角洲、辽河平原和松花江、嫩江平原,水稻种植的面积正在加速扩大,水稻田将盐碱土改良的同时,北方的优质大米正源源地运往南方,让世世代代的南方人品尝到稻香弥漫,柔韧清甘的北方大米、东北大米。

    亚洲有20亿人以大米为主食,在水稻最早的种植地—中国,水稻从长江、珠江、澜沧江流域推向黄河、辽河、松花江、嫩江流域,从而让水稻文化圈向小麦文化大范围推进。水稻为中国人源源地提供了植物碳水化合物、蛋白和氨基酸,它使日趋恶化的北方环境与气候获得缓冲,居功至伟。

    大米作为主食,具有烹饪的简易性,易消化,包含禾本科植物的天然清香,广大小麦文化圈的北方人已经坦然地接受了水稻,大米饭取代煎饼和面条的时候,中国的南北方,地域性的文化隔阂随之降低,八大菜系开始兼容,主食的转化使之中国南北方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解除了饮食生活的障碍。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南方人与北方人一起生活还受到主食不同的限制,吃米饭和吃面条,就如中西餐的分野,成为生活政治的冲突。现在水稻作为友善的使者,它改变着北方中国人,我曾看到辽河平原上,人们驱赶着马匹耕作水稻。

    大米被广大的中国人接受,东北人、西北人以及青藏高原的人,那些地方的青年也能源源地去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长江、珠江流域寻找工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他们默默地贡献了力量,改变了个人的人生命运。

    感恩水稻,大米像雪白的珍珠,它的圆润的颗粒歌声般的滚动,在中国人的胃中转化热能。水牛、黄牛、飞翔的白鹭、青翠的禾苗与垂柳,岁月更迭中留存永世的风景。再没有一种主食能像大米这样从悠久的历史传播过来,南至台湾海峡,北至塔里木河与黑龙江,东至东湖,西至青藏高原,稻禾拂摇的芬芳飘逸中国不同的各大方言区。

    水稻的中国,与20亿亚洲人共同迈进在通往现代化之道上。在此时此刻,我也在神农架的石屋头村种植了二亩半水稻,这里曾是先祖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种植的地方,在农耕文明的谱系中,经历无以数计的战争及灾难动荡的中国,农耕形式保持着最完整的承传。

    早在宋朝,中国的水稻文化圈已经普遍进行了稻、鸭、鱼共作的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在许多的南方的山区仍然获得保留,通过种子矮化及品质改良,现代化的科技与传统生态农耕,为土壤与气候日益恶化的地球带来希望。

    坚信水稻,如同坚信自己。像犁一样将我们的意志扎入土壤,让清水流入田亩,鱼类、两栖类、涉禽类与水稻共欢,从青苗到金黄的稻谷,书写中国人共同的生活史。因此,我们看到每一粒稻谷都是一粒诗歌的意象,在我们的锅里,煮着温暖与芳香。

    即要进入水稻广泛的收割季节,尤记住过往的南方的秋天的搭谷声,淡蓝的山岚、银链的流泉、炊烟、犬吠、鸡鸣、儿童的欢叫……梯田下的村落,稻禾的金黄色泽,它已经是我记忆深处的梦乡。

    大米,永远的大米、希望的大米,它是我的生命的热力。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