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月饼的说法不科学
临近“中秋”,各种打着“无糖”、“低糖”、“低脂”等“绿色健康”旗号的月饼出现在街头巷尾,有的竟自称是适合糖尿病人专用的“无糖”食品。本市《糖尿病人膳食用食品安全标准》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副教授披露,“无糖”月饼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随意宣称“低糖”、“低脂”更无标准。
临床病例
吃“无糖月饼”血糖升高
盲目相信“无糖”月饼、“无糖”食品,一向忌口的糖尿病人放心大胆食用,结果血糖升高,病情加重。昨天,记者从本市各大医院内分泌科了解到,因贪吃所谓的“无糖”食品,导致血糖上升的病例为数不少。
46岁的张女士患有糖尿病,多年来一直忌口不吃甜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商店里有特别针对糖尿病人的“无糖”糕点。因为嘴馋,一试就再也忍不住了。当她再次到医院测血糖时,竟发现空腹血糖为6,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0。而正常标准应该是,餐后血糖控制在7至8左右。张女士后悔地说:“我看到上面写的是糖尿病人专用,自然就放心吃了!”
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副教授告诉记者:“临床经常收到这样的病人。有些病人血糖经过饮食控制,已经很稳定了,但因盲目相信广告乱吃食品,导致血糖突然升高,病情反复发作。”
权威调查
“无糖糕点”油脂高达40%
一项由食监、质监和营养学家等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从市场上随机抽取的近50种包括月饼、蛋糕、饼干等在内的糖尿病专用食品,“无糖”的概念被随意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
石勇铨副教授告诉记者:“经过对多种营养成分检测,大部分所谓的‘无糖’食品未经特殊工艺处理,总体油脂含量高,部分食品油脂含量竟然高达40%;目前在市场上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的各种食品中,有不少淀粉含量超过60%的淀粉类食品。有些声称‘无蔗糖’食品中却含极易引起血糖升高的麦芽糖,生产和经销企业普遍以‘麦芽糖浆’取代‘蔗糖’作为一大卖点进行宣传。”
无糖食品暗藏猫腻
不加蔗糖不等于“无糖”
近日,记者对市场上各种打着“绿色健康”牌的月饼、糕点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各种冠以“无糖”、“低糖”的月饼鱼龙混杂,无统一标准。
昨天,记者在步行街一家食品店看到,号称专为糖尿病人推出的“无糖”月饼、糕点很好销,营业员主动推销:“这是专门给糖尿病人吃的,所含的是麦芽糖,含量小于3%,我们销了好多年,卖得非常好!”
记者发现,所谓的“无糖”,就是把“蔗糖”换成了“低聚糖”,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麦芽糖。不添加“蔗糖”,怎么就能称“无糖”呢?
记者又来到地铁站内另一家糕点专卖店,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记者找到了两款宣称“无蔗糖、健康型”的月饼。据营业员介绍,这种“无糖”月饼不添加蔗糖,是用栗蓉、豆沙、木瓜和白莲等做馅料,因此就称为“无糖月饼”。
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表示:“麦芽糖在糖尿病人的食品中能加多少,目前还在研究;即使不添加蔗糖,月饼原料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淀粉,淀粉通过分解,就是单糖。淀粉中实质上含有70%的糖,多吃对糖尿病人是不利的。”
不合格甜味剂有害健康
更令人费解的是,记者还发现,个别乳酪月饼也打着“低糖”牌,乳酪本身含大量脂肪。“脂肪含量过高,对糖尿病人健康不利,容易使其胆固醇升高。”石勇铨副教授指出,一些企业为了使食用者食用月饼后暂时看不出血糖升高,就在月饼中增加脂肪含量,脂肪高,血糖就吸收得慢。记者在不少声称“无糖”月饼的包装盒和食品标识上,根本看不到其所含脂肪的含量和说明。
专家指出,有不少“无糖”月饼以添加甜味剂,获得口感上的甜味。但过量使用一些不合格的、价格低廉的甜味剂,也会对人体肝脏、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专家说法
“无糖”月饼国内无标准规范
“‘无糖’食品的产品包装和宣传过分放大了蔗糖对血糖升高的作用,忽略了脂肪、淀粉等成分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志民教授不无担忧地说。
据统计,作为一种“富贵病”,本市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已高达10%。“在国内,目前尚无糖尿病人专用食品的技术标准规范!”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糖尿病人膳食用食品通则》起草人之一顾振华说。
年内给无糖食品定“规矩”
据悉,年内即将出台的标准,将对“无糖”月饼中的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各种成分进行严格限量规范,并要求在食品标识上明确其成分和含量。”
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副教授告诉记者:“‘无糖’食品的脂肪含量应在40%以下,最好控制在20%左右;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好能控制在50%以内。今后还将逐步提高其含量的限制标准。”
TIPS
1、购买盒装月饼或散装月饼时,均应看清生产日期或出厂日期,以便掌握保存期;
2、月饼的松软程度,是由工艺配方和原料合成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在购买时,要认准品牌,别到无证小摊贩上购买;
3、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还要注意查看标签,看产品是否明确标示了添加剂的正确名称;
4、吃月饼要适量。由于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吃时更要注意,一定要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