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香港米其林餐厅挤走了南后街福州传统糕点店”在网上引发关注。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如何权衡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究竟我们需要怎样一个南后街?
昨日,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清除的“基本属于低端业态”。同时,他们将此总结为“三坊七巷发展中必有的阵痛”。他们表示,三坊七巷开街以来,由于招商的需求以及对外公开出售商铺产权,导致南后街充斥大量的“农贸货和义乌货”,更有甚者,“还有卖睡衣睡裤的”。
管理方表示,基于上述原因,“第二轮业态调整”还在继续,低端业态还将被继续清理出去。而引入米其林餐厅也是基于多重考虑。不过,由于米其林餐厅入驻而导致被排挤出去的百饼园等传统商铺,他们表示将另觅场所进行安置。
对此,业界表示,福州大部分的传统字号及小吃等未来将很难有机会现身南后街,“除非是非常有实力的企业,其经营业绩可以承受相当高昂的租金。”
店铺大空间设计“传统福州味”玩不起
如今走在南后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与2009年开街的冷清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整条街中,最吸引人气的还是小吃等餐饮业态。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南后街上,福州的传统小吃及特色糕点的业态的占比并不占优。除了目前已经撤出的百饼园福州糕点外,人气尚可的只有木金肉丸、永和鱼丸、同利肉燕、鼎边糊、花生汤等餐饮。
根据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统计的比例,南后街现有的餐饮业态总共也就800平方米,而这其中大部分面积还掌握在星巴克、满记甜品等外地餐饮品牌手中。
本地特色小吃的业态占比较低,负责招商的管理方也表示无奈。据透露,尽量保持福州的传统特色本是南后街商业定位中的重头戏,但最初的时候南后街设计建造的都是三五百平方米以上的大空间店铺,让不少欲进入南后街的福州特色小吃店望而却步。
据记者了解,南后街在改造开街之初,13%的商铺被公开出售成为私人产业,这些商铺均为小面积设计。“这些商铺属于私人所有,他们想租给谁就租给谁,三坊七巷管委会也管不了他们。”知情人士称。
而管理方自持的少数几个小型商铺,目前多数已经被传统小吃店占据。“其他传统的东西想进来,已经没有适合他们的地方了。”
据悉,目前南后街租金分三个档次,最低为每平米280元,一般为298元,最贵的则为350元。“从这方面看,大部分经济实力不强的传统字号及小吃已经没机会进南后街了。除非他们实力很强,可以经受住三五百平米大空间所带来的租金压力。”上述人士称。
传统老铺已考虑安置 调整后餐饮业态将超过两成
一方面是传统老铺对南后街的“敬而远之”,一方面是百饼园等被香港米其林餐厅“挤走”,这成了网上热议的焦点。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齐敏表达了他的看法,认为这是“外界的误解”。
齐敏并不否认大空间设计及租金阻挡了传统老铺进南后街的步伐,并表示“有关部门已经有充分的考量。”据透露,百饼园等被“挤走”的传统老铺,将会在适当的位置进行重新安置,而其他大部分的传统小吃,“将全部安置在上下杭街区”。
“之所以这样处置,我们希望游客能游玩三坊七巷后,再去上下杭街区品尝福州的传统美食,让三坊七巷和上下杭都有各自的特色。”齐敏说。
齐敏还透露,虽然目前“因租约到期而收回了10多家店面”,但未来并不会降低福州特色餐饮的比例。据称,与原来百饼园处于同一侧的两间空置店铺不久后将规划为全新的“传统饼屋”,下个月就将开始招投标,以保留南后街特色的福州本土糕点。除此之外,主打福州传统伴手礼的聚春园以及聚集福州特色小吃的“小食候”都已在装修中,将于不久后开业。
“这些本地的小吃加上一些外来的知名餐饮,调整后的餐饮业态整体超过20%。”齐敏介绍,此前餐饮业态比例太低,没有办法将游客留住。此番调整也旨在让南后街聚集更多的人气。
外来品牌进老街区 管理方称这是靠商养商
不过这样的本土特色餐饮店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还有待观望。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曾经入驻南后街的福州特色小吃“味中味”就因为自身经营不善、顾客少、影响环境等因素被迫撤离。
而对于读者和网友关注的香港米其林餐厅,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街区不能排斥外来品牌,南后街既要满足外地游客的特色需求,也要满足本地市民的消费需求。
据透露,虽然三坊七巷引进了一些高端外来品牌,但租金远高于传统品牌。包括米其林餐厅、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在内的品牌,租金为营业额的9%。“如果换算成每平米的支出,大概是目前租金的2倍以上。”
“街区的良性发展同样需要经济基础,要靠商养商。”齐敏表示。
而对于这样的布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界人士昨表示,管理方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他们是按照5A景区的标准在编排布局,更多考虑的是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他表示,类似三坊七巷这样以历史和文化为主打的旅游街区,如何在传统和外来品牌之间获取平衡,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未来的三坊七巷还会有这样的调整,毕竟,类似景区的成熟都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沉淀。”
闽江学院旅游系主任吴金林则表示,除了要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外,南后街本身就面临着转型升级。即使经营福州本土特色业态,也需要一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而在外来品牌的引进上,不要改变原有风貌,同时融入一些外来文化,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南后街调查
“地摊货”充斥南后街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如果有人问你是否喜欢现在的南后街,你会怎么答?
昨日中午,记者在南后街头随机采访10余位外地游客,收到的反馈大多冷淡。来自安徽的游客陈桂洲说:“2010年左右我在网上看到三坊七巷的系列纪录片,在我的印象中,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聚焦点。”
时至今日慕名而来,陈先生却发现这个在近现代史上思潮活跃的街区有些名不副实,“低端产品太多了,福州特色也没什么感觉,三坊七巷有些‘没气质’。”陈桂洲说。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商家将店铺定位为文化创意类,但是销售小商品多为雕刻类工艺品、挂饰、玩具和小饰品,同质化严重。
为此,市民李先生感慨,“捏糖人的师傅不见了,布偶戏也看不到了,到处都是打折的角梳、清仓的拖鞋还有写不断铅笔,总是有种进台江农贸市场的感觉。”
“不可否认,目前三坊七巷确实缺少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让游客可以带走和玩味。”齐敏回应,在南后街聚集了大量伪文化创意店铺,售卖的是“农贸货和义乌货”,甚者还有卖睡衣睡裤的,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南后街文化味和总体的档次。
商铺私有化搅乱整体布局
对于南后街的低端化,三坊七巷管理方进行了解释。
齐敏表示,自2009年南后街正式开街,曾经历2年多时间人气低谷。为了吸引商家进驻,开发公司采取低租金方式进行招商,“当时一层租金每平方米80元/月,第二年翻一倍,期限2年。这样的价格远低于东街口、南街等商铺的租金均价。”
另外,南后街沿街店铺早期曾进行对外销售,这也成了管理方的“作茧自缚”。“被出售的店铺,在南后街日后的商业定位上难形成统一管理,他们把商铺出租给卖地摊货的人,管理方都无法控制,最多也只能沟通协调。”
也正由于这个原因,相关部门在随后紧急叫停店铺对外出售。尽管如此,南后街仍有约20余间小面积店铺游离在统一管理和定位之外,成为让管理方最为头痛的对象。
“承载三坊七巷街区历史文化,正是对南后街的基础定位,它的这个使命不能丢也不会丢。”齐敏还表示,“现在南后街大部分商铺租期已到,正是业态调整的最佳时机,业态低端的商铺今后将逐步进行清理,再次公开招租时,会对每个店铺的商业方案进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