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有的“减肥”有的“增重” 餐饮+亲子成转型“标配”

餐饮新闻


    近两年,随着成本升高,竞争日趋激烈,加上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百货业进入发展“寒冬”,很多商场百货都到了“不得不变”的十字路口。记者了解到,我市商场百货纷纷开始动脑筋谋出路,有的开辟或扩大餐饮业态,有的增加亲子模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加客流,将客人“留住”。

    明天起,厦门老字号百货夏商百货中山店将正式开始转型改造,商场布局、品类设置及品牌结构都将进行大调整,并将首次引入餐饮模块。此前,万达广场缩减经营项目;入驻中山路的中闽百汇今年悄然关门;厦门东百购物中心明发店不久前也正式停业。厦门传统百货在转型路上各谋出路,艰苦前行。


    新现象—岛外新兴购物中心表现抢眼

    市商务局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两年来,我市百货行业整体呈下滑趋势,尤其是岛内的一些百货和购物中心,下滑情况更加明显。“这两年,岛内绝大多数商场的百货都有明显下滑。”

    据介绍,目前传统百货的闭店潮多集中在中端百货,究其原因,个体差异化较小、品类同质化严重是主要因素,很多品牌在电商中均有官方销售渠道,但受成本所限,商场的折扣力度很难超过网购,很多消费者因此抛弃实体百货,选择网购。随着商业地产项目的不断涌现,岛内商场百货门店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内部竞争空前加剧,市场正日趋饱和,“千城一面”的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不过,我市百货行业也涌现出一些“黑马”。“相较岛内,岛外的很多商场和百货发展情况要好得多。一般经过两三年的孵化期,人气都开始起来了。”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说,相较一些老牌的商场、百货,那些新兴的购物中心表现则更为抢眼。


    做减法—淘汰业绩差同质化严重的品牌

    厦门某连锁百货负责人认为,如今,随着市民从单纯购物向复合型消费转变,很多传统百货不再受青睐,究其原因,体量小是重要制约因素。由于空间有限,当初的设计没有考虑到餐饮、娱乐功能,硬件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百货同质化竞争很严重,不同百货间的业态很难错位,也容易受网购冲击。因此,换一种思路,“做减法”可能会帮百货探索出一条新路。

    其实,螺蛳壳里也能做道场。夏商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夏商百货中山店转型的思路在于品牌结构调整,“做大自己的强项”,保留那些深受老市民喜爱的老品牌、老口碑、老味道商品,如针织保暖、羊毛衫、熟女装等传统优势品项。而那些业绩较差的品牌将被果断淘汰,腾出地方让位给餐饮。

    而且,体量小也有腾挪空间。今年,夏商百货海沧悦实店也尝试转型,变身海沧最大品牌折扣店。此前,海沧悦实店经营情况不尽如人意。经调查发现,该片区近30万居民中主要消费群体为20-40岁外来务工人员,爱买夜市路边摊。改折扣店后,海沧悦实店加大打折力度,与网购和路边摊竞争:有的价格比网购更低,但可看到实物;而相比路边摊,折扣店卖的都是品牌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据了解,转型后,其整体销售额竟同比增长约两倍。


    做加法—得童心者得全家

    近两年,各大购物中心和百货都开始向家庭定位转型,无论是新开业的商场还是各大传统百货,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亲子业态的占比。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未来婴童经济将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规模可达3万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家长总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升格为父母,家庭模式演变为“4+2+1”(4个老人、1对夫妻围着孩子),“六个钱包都给孩子花”。因此,百货行业也进入“得童心者得全家”的新阶段。

    厦门东百蔡塘广场总经理叶志荣介绍,亲子体验型消费无形中延长了家庭在商场消费停留的时间,不仅带来了孩子,还有他们的家长,“全家总动员”带来的客流十分可观。

    儿童、亲子业态被称为“客流发动机”,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带孩子玩和上课的家长多了,少儿培训、娱乐等业态都起来了,餐饮也会因此被带动起来,其他相关业态的生意自然也好了。而餐饮、亲子这些业态几乎都是体验式消费,无法在线上实现,只能在线下完成。

    从“吃喝玩乐”到“穿”和“教”,一应俱全。一方面,通过儿童消费带动家庭消费,另一方面可通过大人消费,如特色餐饮等带动儿童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