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那黄圆的小果实被炒后,是何等的糯甜清香。
世界因为有了板栗的存在,才可以让我们在风寒交迫的日子里依然感受到温柔香。
青春的果实
办公室的美女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上了糖炒栗子,每天必定捧着一袋散发着热气和香味的熟栗子招摇过市。而从入冬开始,许多街角也出现了敦厚亲切的大铁锅,里面转的是黑乎乎的小石子和将熟未熟的板栗。
此物在南方叫板栗居多,北京则简单的称为栗子。小时候家里住在林场,屋后就是一座板栗林的小山。少不更事的年纪也是嘴馋得最厉害的,到了板栗结果的季节,必定每日纠集些同伙钻进栗树林寻找早熟的果子。
估计80后们都不太清楚板栗在树上是什么样子,他们现在见到的基本上都是被炒爆了口的熟食。板栗在树上的时候,结的都是带刺的果实,那刺不是一般的小毛刺,而是货真价实的硬刺,而且很长很密,整个果实就被刺包裹着。板栗没成熟的时候,果实是绿色的,刺也还嫩不算厉害,摘下来不敢用手剥,放在地上用鞋底碾开,里面通常只是几颗浆果,不能入口。幸运的话寻得一两棵发育快的板栗树。果子已经颜色变深,刺也自然硬朗许多,小心翼翼也免不了被扎个正着。不过几番摧残之后,带刺的外皮被剥去,里面是一颗颗棕色的板栗,用嘴咬开硬颗,撕去内衣,再里面便是那白白的,嫩嫩的,略甜又脆的青春果实,十分解馋。虽然回家之后总要花些功夫挑去手上的刺尖或是留下几个针眼,但是比起鲜美的滋味,都算不得什么。
浓香迷情
偷吃禁果固然令人神往,但到了板栗完全成熟,禁令解放之后,老老小小一起上阵,丰收的场面更加令人怀念。此时的板栗,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撑破了刺皮,露出自己饱满的身体,不用太费气力,就可以将他们从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铠甲外衣里请出来,大大方方地带回家,或混着蔬菜做成散发着板栗清香的素食美味;或者连着五花肉、鸡肉炖出浓郁香甜的板栗烧肉!
即便如此,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吃生板栗,尤其是放置了一段时间,阴干些水份的。不但那层薄薄的内衣可以轻易褪去,吃起来也更加甘甜香醇。以前家里人会将板栗用盐水煮过,口感很粉很糯,也可以再晾干,又变得粉硬,是另外一种意味。板栗多的时候,做板栗蒸鸡、板栗烧肉;或者八宝粥八宝饭,都是必不可少的配料。
各地情结
似乎全国各地都产板栗,也吃过很多地方的板栗。桂林的板栗个头大,不够甜;老家湖南的板栗没啥特点,比较中庸;北方的板栗,尤其是北京怀柔和天津的板栗,个头大且甜。不过上海街头卖的糖炒栗子打的都是良乡招牌。其实良乡的栗子并不好,甚至都并不算出名。不知道为何到上海成了正宗。不过办公室的美女并不会去追究这些,她们连良乡究竟在哪里,是个什么地方都没有什么兴趣知道,只是在板栗的香软柔糯中怡然自得,自然美味不问出处。倒是一群男士,闻着板栗的香味,脑子里尽是些刺皮薄衣、手剥嘴咬的念想,原来良乡便是温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