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冬至 福州妇女把糍粑带回娘家

美食杂谈

    中国的冬至是22日,福州许多妇女匆匆地往娘家赶,手里大多提着一包糍粑。

    “冬至既是孝顺节又是团圆节,出嫁的女子送糍粑回娘家,是福州特有的民俗。”福州民俗研究所顾问方炳桂说,冬至吃糍粑,全家团圆的福州风俗,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福州人冬至吃糍粑的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古代,福州一个年轻后生上山砍柴,被一“禽母”(雌猩猩)抓走,后来两者生下一个儿子。几年后,男青年思乡心切,一天终于趁着“禽母”外出抱着儿子逃回家去。

    幼儿离开了母亲,天天哭闹不停,青年无奈下想起在山上的时候,“禽母”最爱吃他做的糍粑,就做了一些糍粑放在门口。“禽母”闻到糍粑的香味,寻味找来,一家从此团聚。

    冬至是福州特有的传统时令节俗,象征全家团圆。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们会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粉,点缀有福橘、红箸、四季花等。然后全家老小围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各异。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则由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成的丸在煮熟后醮糖豆粉吃。

    在福州乌山支路路口一家老字号的糍粑店,买糍粑的顾客排起长队,七十多岁的店老板赵桂英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忙着包糍粑。

    近年来,福州传统的糍粑店越来越少,很多人不懂得这一习俗,更不懂得怎么做糍粑,即使有做糍粑的饮食店也改用机器,可赵桂英依然带着自己的儿女用最传统的手工做糍粑。赵桂英说。“我觉得只有这样,糍粑的味道才地道。一天就卖了几百盒糍粑。”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