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鸡精不再随便叫 调味品新标准7月实施

餐饮新闻

  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国调味品协会公布了《鸡粉调味料》、《调味料酒》、《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测定方法》三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将从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而根据《鸡粉调味料标准》,“鸡粉无鸡”现象将被叫停。

  记者了解到,新标准将鸡粉产品定义为:食用盐、味精、鸡肉或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他辅料为原料,混合加工而成,具有鸡的浓郁香味和鲜美滋味的复合调味料。而没有鸡的成分的“鸡粉”将不能再叫鸡粉,只能称作“鸡味调味品”。

    “总氮”和“其他氮”是标志鸡粉中鸡肉鸡骨含量的重要指标,新出炉的鸡粉调味料标准做出了分别不少于1.4g/100g和0.4g/100g的规定。总氮含量与鸡精调味料中“不少于3%”这一要求相比较低,但其他氮含量比鸡精标准中“不少于0.2%”的要求高。

  与三年前出台的鸡精标准类似,鸡粉标准也将指标划分为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两部分,其中卫生指标是强制性的。

  此外,该行业标准还强调鸡粉调味料应将成分在产品标签中标明,顺序按成分含量的高低排列。

  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对于结束目前鸡粉行业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将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调味料酒行业标准首度对料酒进行定义:是以发酵酒、蒸馏酒与食用酒精成分为主体,添加食用盐,配制加工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这也意味着调味料酒不再归为酒类,而纳入调味品类。新标准对酒精度等指标做了限定。而卫生指标中对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做了限定。而《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测定方法》,将为区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提供了检测依据。

  ■相关链接:

 

我国调味品种类和需求日益增加

 

  调味品是食品的灵魂,凡是加工食品几乎都离不开调味品。食品之所以色香味俱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调味品的科学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将更加多元化,调味品的种类和需求也日益增加。昔日调味品这个副食小行业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大产业。目前,中国新型调味品的年销售量约为l80万吨。

   中国调味品的发展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调味品,如酱油、醋、酱、80-l00°鲜度味精及天然香辛料;第二阶段是高浓度及新颖调味品,如l20-400°鲜度味精、L十G、甜味剂、酵母抽提物、HVP、HAP、动植物抽提物及食用香精香料等;第三阶段则是复合调味料,如各种鸡精、牛肉精、虾精、调味油、酱、食用香精香料等,这阶段的调味料用途广泛,包括用于佐餐、烹任及强化风味等,而且可直接用于各种食用的方式,优点是方便、快捷、开启即食、省时省事,而且可以添加各种营养素,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增加食欲和享受感。此外,各种冻干果蔬、冻干肉品、水产品、各种粉、块、晶、微胶囊、酱状、糊状及液体等风味独特的调味品,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睬,悄悄走进市场。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