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平原上刚能看到燕子的时候,就有儿童提着柳条篮子到野地里采青青菜,青青菜是我们乡土上的俗称,我查了许多书,不得其名。这是一种喜欢生活田垄和沟渠边的野菜,大叶宽而长,边缘带一点微刺,春天刚发的青青菜肥嫩无比,一大朵一大朵地间藏在复苏的小麦地里,儿童喜欢做这项工作,因为每找到一大棵青青菜就仿佛深山寻到了宝物。平原上有童谣:“风来来,雨来来,拽出大头的青青菜。”大家唱着歌用小镰刀把野菜连根带泥挖起来,装满篮子,放到渠水里清洗干净带回家。采回的青青菜变成了解馋的东西。通常可以一物多吃。最好的是青青菜烧骨头汤,把杀猪后留下的杂骨放进大锅里煮,煮到骨头发软的时候,汤已呈白色,此时,把整棵的野菜用手撕碎扔进沸腾的骨头汤里,最享受的时刻到了,加了青青菜的骨头汤会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淡淡的,飘飘渺渺,勾魂动魄,春天夜寒的时候喝上一大碗,做梦都会笑的。
诗经里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诗句,“薇”是野豌豆苗。我小时没少吃这东西。上初中的时候,经常早上被大人赶出去采薇,踏着露水去枣林里掐野豌豆苗,完全没有诗经里吟唱的那么有意境。采摘一早上,裤子基本上都被露水打湿了。野豌豆苗做菜的味道可以说一无是处,若是清炒,稍微过火就有半锅汤,火候不够又有股子生菜豆味,我的奶奶却最喜欢吃这个野菜,她喜欢把新鲜的野豌豆苗混在玉米面里,加盐,蒸成一锅四不象的菜糕样的东西,老人家能吃得津津有味。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里写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隐居,天天吃豌豆苗,烧薇汤喝,就是清水煮豆苗。我想,他们拒食周粟的德行是够高洁的,但那饭菜的滋味一定无聊透了。
我最喜欢的故乡野菜是一种叫“跟斗菜”的蔬菜,其实人工也有种植,“跟斗菜”命比较低贱,只要在沟渠边上插棵植株就可以随意生长,根本不用照管,因此我也把它纳入野菜一类,这种菜长相似莴苣,但又比莴苣细巧,产量特别大,从来没有听说过谁讨厌吃“跟斗菜”的,人缘特别好。因为它喜水,所以吃起来口感尤其滑嫩,煮一煮与芝麻酱拌在一起做凉拌菜吃,特别清爽。夏天用“跟斗菜”切段做菜码,用自酿的黄豆酱煸。
猪肉丝做成酱料卤,煮一大锅冷水面,是农人最美的消暑午餐。大人喜欢给自家小孩子吃“跟斗菜”,因为平原上有歌谣唱到:“吃了跟斗菜,个子爬得快。”大人总盼望着孩子尽快成长。有一次我感冒了,最想吃一碗热跟斗菜汤,母亲就用细面条煮荷包蛋给我吃,出锅前撒上一大把新鲜的跟斗菜丝,汤浓面香,吃得我汗水涔涔。母亲对孩子的爱,都融化在这一碗面里。
许多写吃食的作家都对着野菜抒过情,像汪增祺笔下的枸杞头,逯耀东笔下的婆婆丁,梁实秋笔下的芥菜等,大家写野菜,都不是为了对吃野菜进行一番回忆,大都是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周作人先生写过的《故乡的野菜》,我不过是借题发挥,以解十几年未回故乡的乡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