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我的月饼情结

美食杂谈

  宋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今》中曾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多少年来,人们已付予了月饼太多太多的象征意义,而在我的心中,月饼也留下了一抹不灭的思乡情结。

  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月饼便成了奢侈之品,街上那些香甜可口的月饼是我不敢奢望的。每到中秋月圆之际,母亲便会叫上我们兄弟两个一起自制月饼。把雪白的面粉和上水揉得像柔软的面筋,再将黑色的芝麻细细碾碎,掺上一些白糖,然后将芝麻像包包子一样包到面团中去,轻轻地用做月饼的模子一压,一只月饼便成了。月饼在锅里蒸煮的当儿,一股诱人的清香便会从细细的锅盖缝中飘荡出来,溢满了整个房间,残忍地刺激着我那贪婪的胃液。不过按照乡里的习俗,月饼熟了是不能马上吃的,得先供过“月亮婆婆”保佑全家团团圆圆。在焦急的等待之后,我便会一把抓过月饼,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实那时也不清楚月饼有什么寓意,只知道美美地享受一番这一年中难得一回的月饼的滋味罢了。

  真正感受到月饼的那份思乡之情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求学在外,时时都念着家的温馨,时时都惦着父母的关怀。特别是在新入学的那年中秋,皓月当空,那份思乡之情也显得尤为强烈。为了慰藉学子的思乡之情,学校后勤处给每个学生送来了月饼。记得那是一种广式月饼,金黄色的外壳,薄薄的皮,扳开一看,就如诗中所写的“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使身在外乡的我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温馨。细细品味着圆圆的月饼,望着窗前那圆圆的明月,我忽然想到了张九龄的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的夜晚,有许多像我一样离乡的游子不正时凭明月在寄托乡愁,借月饼在祝福家人。透过皎洁的月亮,我也依稀看到了远方的家人正和我一样吃着月饼在祝福远行的我。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我和家人依旧是离多聚少,父母去了上海工作,小弟也踏上了远行的求学之路。每到中秋,依然是我一个人面对明月思念。当然,我没有李太白那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闲情,我也没有王安石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苍凉,我只是在中秋月圆之夜静静地望着明月,一个人品尝一只月饼,在月饼中思念亲人的远行,在月饼品尝那份淡淡的离愁。在微微的清风中,月光也好似波动起来,空气中便弥漫了中秋特有的甜美气息,我知道家人收到了我真挚的祝福。

  “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现在的月饼品种多样,月饼的寓意也早已变味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在中秋,我在单位也经常能发到一些别人来推销的几盒月饼,月饼有时成了一个无奈的人情。月饼发了当然得吃,但已少了一份儿时的欢愉,只有那份对月思家人的那份思情依旧存在。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