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阮章培依伯用双手比划了一个一碗面的形状,然后自豪地说,“在大年初一,街坊邻居都会端着一碗我做的线面,迎来新的一年,这一碗线面是讨一年的平安,重要哇!”其实,这一碗线面里还包含着许多民俗文化,可不是随便吃的,男女姻缘成不成,有时候,还就在这一碗线面里。
阮依伯住在福州市晋安区的鼓二村,家里有又长又宽的面板,一排晒线面的高大木架。每天,阮依伯都要和老伴做线面,从凌晨三四点一直做到下午。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好苦,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了。原来,在福州后屿一带,线面一直非常有名,做线面的人家数不清,现在,却只有两家在做了。
他说,制作线面是一件非常费气力的事,就说第一道工序吧,揉几十斤面,那可是一个力气活,真比来一场摔跤还要累。
少揉几下不行吗?阮依伯说,不行,这可不是蒸馒头、烙饼用的面,要做出细如发丝的线面,一定要揉开,揉得均匀。费力归费力,阮依伯对自己做的线面,那是一丝不苟。
阮依伯说,过去,线面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吃的,大年初一,人们都要吃一碗线面,祝福健康长寿。给老人祝寿送线面称“寿面”;妇女分娩坐月子以其为主食,佐以蛋酒、鸡汤而称“诞面”;结婚订亲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远离家门返归或远客入门煮线面加两个蛋款待,谓“太平面”。
而对于许多待字闺中的年轻姑娘来说,一碗线面就像钻戒一样重要。这是从何说起呢?旧时,男女青年谈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姑娘要上门拜见未来的公公婆婆,男方家里如果满意,就会给姑娘上一碗高汤泡的线面,姑娘接过这一碗线面,就知道这婚事八九不离十了。
相反,如果上的是粉干、锅边等其他食品,就算男方的父母笑得再灿烂,说得再好听,那也是客气,至于婚事,一定是没门了。关键时刻,男方的妈妈从厨房里端一个碗出来,挑开门帘的那一瞬间,姑娘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就怕不是线面……有人说,这就叫一碗线面定终身。
现在,线面也可以用机器做了,但是,阮依伯却对自己的线面信心满满,他说,老福州就是要买手工打的,因为这才是地道的福州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