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健康教育成关键

餐饮新闻

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第二届学术年会
暨“餐饮与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12月10日,上海)日前,由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资助的,针对城市不同人群的多项餐饮和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在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第二届学术年会暨“餐饮与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发布。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白领、单身、新婚夫妇等不同人群,目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状况,而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这种状况。专家呼吁,公众的饮食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应不断加大力度。

    调查显示,儿童偏食、挑食依旧成为儿童饮食最大的问题,50%的学龄前儿童挑食,44.4%偏食。上班族也依然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午餐普遍存在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这一突出问题,平均每顿午餐的蔬菜摄入量是103.64±67.98 g,折算到每天的量远达不到每日蔬菜摄入量在300-500 g的推荐标准。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状况同时存在的是,城市人群的体力活动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城市单身生活人群中,有三成人从不锻炼,不足两成人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30分钟以上体育运动。

    饮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是导致国内目前肥胖等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而在这背后,则是公众饮食健康和运动知识的普遍缺乏。通过上班族KAP调查(午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的结果显示,上班族的营养认知普遍较低,对营养相关知识的掌握很不够。而儿童产生挑食偏食的主要原因,也是家长的喂养理念存在误区。许多家庭喂养中存在“知行背离”, 强迫性喂养普遍。近70%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约15%的家长经常或总是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

    因此专家专门指出,加强公众的饮食健康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上班族的干预研究发现,通过一些营养干预方法,比如短期营养知识培训、专题讲座、员工厨艺大赛、海报张贴、餐桌垫纸宣传页、网络宣传等手段,对上班族的午餐营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营养认知和行为得分明显增加,态度得分也在原来基础上略微增加。此外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均有相应增加,而食物脂肪摄入量则明显降低。

    正因为饮食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公众的不良饮食习惯,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也确定在2010年度,将重点资助针对公众的饮食健康教育项目。同时中国肯德基也将充分利用遍布全国600多个城市的肯德基餐厅网络,通过餐盘垫纸和营养单页等手段,开展公众的饮食健康教育工作。

    此次“餐饮与健康”研讨会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所属肯德基主办,上海市营养学会、上海饮食行业协会、上海市烹饪协会共同协办的。各地高校、医院和疾控系统等科研学术机构的专家,以及包括餐厅管理者、总厨在内的餐饮业的业内人士等,共计20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除了发布针对城市不同人群的多项餐饮和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之外,会议还主要围绕着餐饮与健康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国内外的专家还分享了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餐饮业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主要包括:

1、 不断丰富产品种类,特别是蔬果类产品,同时采用多种烹饪方式;
2、 同时在菜单和产品包装上标示营养成分,让消费者了解自己选择产品的营养成分;
3、 开展消费者的饮食健康教育,推广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平衡膳食的关键在于食物选择的多样和适量。餐饮业期望通过自身的这些努力,让消费者不但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更了解自己选择产品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能掌握一定的饮食健康常识,从而更合理地搭配饮食,真正做到平衡膳食。

    会上同时公布了2009年度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资助的项目。在经过基金办公室初选、专家函评、专家委员会复评和基金管委会终评等数道严格的程序后,“大城市居民餐馆就餐及食物摄入状况调查”等7个聚焦在城市居民餐饮健康领域的科研和科普项目,得到了来自该基金的总额15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资助。

关于“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

    “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由中国肯德基出资,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是为推动中国城市居民的饮食健康而成立的专项公益基金。基金将主要用于资助与餐饮食品、营养健康、城市居民三者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项目;同时每年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品营养健康年度报告》以及召开“餐饮食品与平衡膳食”研讨会,向公众公布研讨成果。“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每年计划投入200万元人民币。其中的150万元用于资助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宣传教育项目。

    通过这些相关研究的探讨和交流,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期望逐步深入认识城市居民的餐饮习惯,设法寻求其与健康、生活品质之间的关系;并将研讨结果提供给餐饮同业人员,做为改进餐饮食品、烹调方式及服务模式的的参考;同时,透过媒体向社会大众传递正确餐饮观念,以促进大众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

< 完 >

以下共有3个附件:

附件1:2009年“餐饮与健康”研讨会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附件2:2009年“餐饮与健康”研讨会部分报告摘要
附件3:2009年度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资助项目

附件1:2009年“餐饮与健康”研讨会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报告题目

报告人

US Restaurant Food Changes and Trends

in Health and Nutrition

Mrs. Nina Simonds

日本在行动–促进健康餐饮的对策与实践

张勇 博士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

餐饮与健康

蒋家騉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大众媒体餐饮健康信息的循证内容分析

李可基 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

城市上班族“营养午餐”干预研究

郭红卫 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

新婚夫妇饮食行为与餐饮服务的需求评估

何更生 副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

城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

与营养健康干预研究

赖建强 副研究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城市单身生活人群饮食习惯调查

与分析研究

黄伟 讲师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

社区祖孙互动营养课堂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李明子 副教授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附件2:2009年“餐饮与健康”研讨会部分报告摘要

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严重,家长喂养理念存在误区

    儿童偏食、挑食是儿童饮食最大的问题,调查中50%的孩子挑食,44.4%的孩子偏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食物的味道、气味、营养、外观、家中食用频率以及父母的饮食习惯等。同时,因为儿童饮食行为常模仿父母, 如果父母有挑食、偏食习惯, 易使孩子形成同样不良习惯。专家建议,父母应给予儿童正面引导, 培养定时、定量的用餐习惯, 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同时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以引起食欲。此外, 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注意控制孩子零食的摄人时间和数量, 以免影响正餐食欲。

    许多家庭喂养中存在“知行背离”, 强迫性喂养普遍。绝大多数家长都认识到应该给儿童创设“不训斥”“轻松愉快”“多鼓励”和“少干扰”的自然进食氛围, 但仍发现近70%的家长经常或总是提示孩子吃某种食物,约15%的家长经常或总是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说明家长总是觉得儿童吃得不够, 而想尽办法要求儿童“再多吃一点”。这样的“知行背离”反映出现代家长的喂养焦虑。营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证实, 家长强迫孩子进食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情绪与恐惧、厌恶进食的心理,久而久之不仅容易使孩子出现“偏食”“拒食”行为,而且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研究发现母亲文化程度越高, 越容易出现强迫进食现象。这说明, 相关的教育引导存在不合理性。因此, 建议相关机构要进一步规范有关的亲子教育, 对各传播途径进行监管, 在宣传科学喂养的同时, 做好家长的育儿心理教育, 以免家长走入“越学习越焦虑”的误区,从而培养科学的喂养理念。

    研究报告建议:

    (一)深入宣传科学喂养理念
    成功喂养的焦点不在于千方百计让小儿进食,而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喂养关系和帮助小儿学习吃的技能。即解决儿童饮食问题的决定因素不单要考虑身体因素、还要考虑心理和行为因素; 不但要解决儿童的问题,还要全面提高家长的喂养技能。提高家长喂养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专业机构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传播合理喂养的理念和方法,并及时矫正家长不合理的喂养观点和行为。家长要主动更新和扩展儿童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兼顾儿童的生理需要和心理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解决儿童喂养问题。

    (二)制定科学喂养的实践指导
    《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学龄前儿童膳食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当前缺乏儿童家长能够操作的指导,还需编写指南的实践手册。

    (三)预防儿童错误饮食行为的关口前移
    人们对食物的偏好、饮食习惯和对口味的喜好是从婴幼儿期开始的,幼年时期的饮食习惯和对食物的喜好可以延续到儿童期、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所以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培养从出生就开始,甚至提前至孕期,妈妈在孕期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单身人群——饮食不规律,结构欠合理;体力活动严重不足,饮食健康知识缺乏

    城市单身生活人群一日三餐不能完全保证,有14.5%的人每天就餐次数少于3次,少吃晚餐现象较为突出,同时有25.5%的人很少吃或不吃早餐。36.1%的人日常就餐没有比较固定的时间,其中中餐和晚餐的就餐时间相对固定的人数较多,早餐却有23.8%的人就餐时间在8:30之后。

    与此同时,单身人群食物摄入总量偏低,饮食结构欠合理,还有偏食现象。城市单身生活人群平均每天食物总量约为1200g,低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的建议食物总量,一日三餐平均每餐约为1.2碗(普通250g碗量),食量偏小。平均每餐涵盖食物种类数量少,食物摄入种类不均衡。偏食现象较突出,有一半的人经常只吃喜欢吃的那几种食物。日常饮奶频率和饮奶量都较低,天天喝奶的只有不到两成,并且男性低于女性,大多数饮奶者平均饮奶量在1杯(普通约200ml杯)以下。蔬菜水果平均食用量约占每天食物总量的20%,低于膳食宝塔推荐量,并且主要食用的是蔬菜,水果摄入量很低,只有40%的人常吃水果。大多数城市单身生活人群平均日饮水量低于建议饮水量,很多人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多是口渴后才想到喝水。

    城市单身生活人群体力活动严重不足,有三成人从不锻炼,不足两成人每周参加3次以上的30分钟以上体育运动。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活动当量在6千步以下。许多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久坐少动的项目上,上网、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内容。平均每天在电脑或电视面前4个小时以上占近40%,少数“白领”单身人群更是班上班下都在电脑电视面前,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

    研究报告建议:

    (一) 加强单身生活人群的饮食健康教育
    提高单身人群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国家饮食健康指导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度,根据单身生活人群所处的不同工作和生活状态采取多种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在城市单身公寓、社区设立宣传栏,宣传国家饮食健康指导政策等饮食健康内容;在公交车、公园等公共设施和场所张贴饮食健康宣传画;在工作单位、写字楼发放针对城市单身生活人士的健康饮食宣教手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饮食咨询服务(包括电话咨询);还可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的方式向人群提供饮食健康宣教服务;有关商品电视广告画面精美、喜闻乐见、容易记忆,可以利用有关商品广告中穿插饮食健康知识达到宣传教育目的。

    (二) 开办适宜年轻人活动的场地、项目
    开办适宜年轻人活动的大众体育活动场地、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鼓励学校、公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为单身人群走出户外、离开电脑电视提供更多的去处选择。

    (三) 必要时可推行“晚餐”工程
    针对城市单身生活人群日常晚餐就餐不方便和收入不高的情况,政府或相关组织牵头组织,由资质、信誉较好的餐饮企业向城市单身生活人群提供价格实惠,营养卫生的标准化晚餐,统一订购、配送上门,政府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上班族——营养认知低,饮食习惯不合理,但营养干预后能改善

    通过上班族KAP调查(午餐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的结果显示,上班族营养知识的平均评分是5.1±2.1,将近有一半的题目不能正确回答,说明上班族的营养认知普遍较低,对营养相关知识的掌握很不够。而报告同时显示,上班族在营养态度和行为方面良好,这表示上班族对营养很感兴趣,但目前没有恰当的途径可以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这些知识。

    在午餐营养评价方面,上班族的午餐普遍存在蔬菜水果摄入过少这一突出问题,平均每顿午餐的蔬菜摄入量是103.64±67.98 g,折算到每天的量远达不到每日蔬菜摄入量在300-500 g的推荐标准;而平均每顿午餐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2.82±1.79 g,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午餐适宜摄入量10 g。

    调查对象平均每顿午餐的脂肪摄入是15.3±10.9 g。由于在统计午餐膳食时,未考虑烹调用油的影响,故得到的仅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脂肪。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中食物脂肪与烹调油相似的情况,估计该人群膳食总脂肪的摄入约30 g。调查对象的午餐脂肪摄入量明显大于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低于30 g /日)。

    通过一些营养干预方法,比如短期营养知识培训、专题讲座、员工厨艺大赛、海报张贴、餐桌垫纸宣传页、网络宣传等手段,对上班族的午餐营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营养认知和行为得分明显增加,态度得分也在原来基础上略微增加。此外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均有相应增加,而食物脂肪摄入量则明显降低,提示干预对象在选择食物更加注意脂肪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蔬菜摄入量略微降低,能量摄入量没有明显变化。

    当然,营养知识的掌握以及正确的饮食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工作。

新婚夫妇——体重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在外就餐多

    研究结果也发现了婚前婚后男性和女性体重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并且男性体重变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的婚前婚后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从婚前的17人增加到婚后的21人,超重组从50人增加到79人,而体重偏瘦组也从18人减少到5人。体重增长和而后可能形成的超重肥胖不仅影响夫妻的生育能力,且直接影响子代的健康。同时孕前体重与新生儿的体重呈正相关,孕前体质指数越高,分娩巨大儿的可能性也越大。

    新婚夫妇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据《中国结婚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结婚人数超过1000万对,而仅上海市每年的新婚人数也大概有9万对左右。新婚夫妇的饮食行为有一些较为鲜明的特点。大多数新婚年轻夫妇因婚前多是在父母家吃饭,所以结婚早期在外就餐的频率相对较高,因而对餐饮食品的依赖和需求相对较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婚夫妇在外就餐的比例高达93.2%,明显高于我国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26.1%。其中早餐在餐馆或街头就餐的比例最高为30.5%。另外,从三餐的供能比来看,晚餐的供能比为一日中最高,平均为38.9%并高出了晚餐的推荐供能比,说明新婚夫妇对晚餐相对重视。在食物类的消费上,水产品、奶类和豆类的消费量较低,膳食营养素的摄入方面维生素A和钙的摄入相对不足。

    在餐饮需求上,男性和女性的选择偏好较为一致。对于餐饮店提供的健康信息,研究结果上看新婚夫妇并没有展现出较大的兴趣,甚至有25.6%的调查对象基本不看提供的健康信息,相应的,是否提供健康信息也没有成为影响新婚夫妇选择餐饮店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调查人群对餐饮店提供的健康信息不会有太多的关注。

    从健康意识到健康饮食行为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表明,新婚夫妇在选择健康食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障碍因素之一就是健康食物的口味不佳(25.4%),因此急需改善健康食物的口味。

附件3:2009年度中国肯德基餐饮健康基金资助项目

中标项目

项目负责人

大城市居民餐馆就餐及食物摄入状况调查

杨晓光/苏宜香

城市情侣饮食消费行为及同伴营养教育效果的研究

赵长峰

快餐消费者对快餐的认知、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

薛长勇

儿童餐饮行为对儿童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危险的影响

李艳平

餐厅菜单营养信息标示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吕晓华

不同快餐食品的营养质量评价研究

刘静

上海市餐饮状况调查

邹淑蓉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