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喝酒脸红”——水稻种植或是根本原因

饮食健康

   “喝酒脸红”——水稻种植或是根本原因

 

    为什么亚洲人喝了酒,脸就容易红?科学家最近刊发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原因得归咎于水稻在亚洲的普及。他们认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水稻等农作物的驯化导致了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继而导致了某种基因突变,使得容易出现所谓的“亚洲红”。


  吃水稻的人,基因突变多
  当人喝酒时,肝脏里的乙醇脱氢酶(ADHs)会将酒精转化为乙醛,然后,乙醛会被转化为乙酸。然而因为基因突变,有 50%的亚洲人和5%的欧洲人体内的这些酶可以令酒精的新陈代谢能力提升100倍。这意味着代谢的中间体乙醛会大量积累。一旦乙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可能导致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这些人的脸就变红了,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包括恶心和头疼等等。
  2008年,耶鲁大学的克蒂发表文章指出,这个基因突变要归咎于乙醇脱氢酶第47位氨基酸多态性(ADH1B*47His),而这一基因突变可能是东亚人群自然选择的结果。
  随后,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宿兵领导的科研小队开始寻找这个自然选择的源头。他们的研究结果在1月2日的《进化生物学》期刊刊登,随后,《科学》杂志在科学新闻栏目中对其进行了介绍。
  研究者们在中国的38个民族中选取了2275个样本,对他们体内的ADH1B*47His突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江浙地区的被调查人群中,有99%都存在这种基因突变,来自中国西部的被调查者则有60%到 70%的人中存在这一基因突变,而藏族被调查者体内,存在这一基因突变的人就比较少,只有14%的人有。该基因突变较多的人群都来自于水稻种植区。


  研究引发不同反应
  科学家也对这一基因突变的发生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它出现于7000年到10000年前,这正好与中国南方开始种植水稻的时间相吻合。研究认为,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表现在,该基因突变的出现是为了保护早期农民,阻止其过量饮酒从而减轻乙醇对身体的伤害,但同时又能利用大米经发酵后产生的较高营养价值。“该研究是目前报道的仅有的几个人类对食物变化分子适应的例子,为了解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群遗传结构的变迁以及自然选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者表示。
  这一新奇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不同的反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类学家克诺说,这一研究显示了人类的文化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变革力。此前就有研究显示,农业的出现和人体内一些酶如化解淀粉的淀粉酶,以及乳糖酶等基因的出现,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