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种好了庄稼,一年收成不用愁。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从春天开始保养,才能更加健康地走过夏秋冬。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记录天气变化的伟大创造。它提示农作时节,反映季节的变换,提示人们关注衣食住行与天气的关系。立春为一年的开始,虽然现在惊蛰已过,但还未到春分,也就是春天还未过半,依旧是初春,因此抓紧时间保养还是来得及的。
立春:2月4日 养生关键词:忌辣远酸
饮食原则:立春后的饮食调养 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雨水:2月19日 养生关键词:重在调养脾胃
饮食原则:淡食物配粗粮。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多喝粥和汤,比如小米粥、面条汤等,不妨配点凉菜,这样的饮食具有“清火”作用。多吃新鲜的蔬菜、大枣、山药、莲子及豆类,可调养脾胃。
惊蛰:3月6日 养生关键词:清温平淡
饮食原则: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 、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春分:3月21日 养生关键词:禁忌大热、大寒
饮食原则:春分节气时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 、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热、大寒的饮食,保持寒热均衡。这段时期也不适饮用过于肥腻的汤品。
中医认为在春分时节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因此我们要注意餐饮,把握好养生的好时机。
春分节气,要注意养肝。春季是肝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养肝,协调肝的阴阳平衡。甘味食物能补肝益肾,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等。而酒会伤肝,春季更不宜饮酒。泡点菊花茶 、薄荷水能起到清除肝热的作用。
还要注意掌握食物的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
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 时,需要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此外,要多吃时令菜。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吃有养阳功效的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豆芽、豆苗、莴苣等食材,有助于活化身体生长机能;而食用桑椹、樱桃、草莓等营养丰富的晚春水果,则能润肺生津 ,滋补养肝。
当然,除了注意膳食外,养生的关键还是提高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保持正常睡眠时间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促进血液系统循环帮助维持机体平衡,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4月5日 养生关键词:不宜吃“发”的食品
饮食原则:清明养生不可对肝脏进补。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谷雨:4月20日 养生关键词:养阴润肺、暖胃健脾
饮食原则: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雨水生百谷”之意。这个节气应注意气温变化,此时忽冷忽热,会引起胃热肺盛而引起风寒感冒和风热咳嗽,故在饮食上要注意养阴润肺和暖胃健脾。饮食注意食用当季蔬菜,不食过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