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想起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还在景山,校门口有一个每天都爆满的McDonald’s。当时我是板报组的成员,每周都有很艰巨很辛苦的任务,所以班主任为了犒劳我们,就大方地请客吃McDonald’s。大概6点多的时候,里面的人团团地围住电视,期待着世界杯的精彩比赛,关注着中国足球的命运。我是不懂球的,所以就找了一张没有椅子的空桌子站着,很专 心地吃着ice-cream,把震耳欲聋地叫喊声视为空气,只用心在美味上。
现在回想,也就是“吃”能让我有那份从容不迫的定力,不会因周围的环境而情绪波动。所以在我烦恼的时候,我往往会想到“吃”。无论是东方的豆浆油条还是西方的奶油面包,我都是热爱它们的。曾经偷偷地计算过我的三餐比例,结果是1:2:5。晚饭吃的尤其多,把米饭和炒菜和粥一口气风卷残云地吃下,然后喘口气,看着一旁瞠目结舌的人,心中甚是得意。一次在家吃完晚饭后,我边跳边唱:“我的心,现在瘦瘦的,很容易,就饱了……”老妈没有听清前提是“心”,不是“胃”或者“肚子”,她就说:“什么很容易就饱了!吃三碗饭就跟没吃一样!”但是虽然吃的很多很杂,体重却“亘古不变”,这要归功于体内充沛的运动细胞,随时随地的消耗着多余的热量和脂肪。
初三时KK要回老家继续念书,为了道别,他请我吃饭。出于风度,是我点的菜。但我也真不客气,松鼠鱼+烤鸭,让KK惊异我们不能吃完。可是事实充分地证明了KK的判断,在他的“锐利”而“疑惑”的目光下,我很有礼貌地吃完了这些。然后KK边掏钱边愤愤地说:“哎!早知道你这样,我就不请你吃饭了!也奇怪,吃那么多也不胖!”我在一旁暗暗地笑,直到肚子疼。
对此我的同校帅哥师兄亦对我说:“女孩子要少吃一点嘛!保持苗条。虽然你很瘦,但也要少吃。知道吗?”我说:“哦,多吃的肉也不长在你身上。对了,万一我突然发胖怎么办呢?”然后师兄坏坏地笑着说:“如果你有胖的趋势,我先把你送到养猪场,再送到屠宰场。呵呵!”天哪!太恐怖了!看来我真得少吃点,以防突然变成“小猪”。
在学校里,为了“解馋”,我总是带许多snacks:乐事,牛肉干,锅巴,卡迪那之类的,而且把它们都堆在椅子底下,这样我的座位就活像是个免费的小卖部。谁饿了就跑来管我要零食,可是后来那些管我要零食的人好像全都升级了,一下课就大嚷:“水果,零食!”然后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空中投一包过去。无论我投的角度如何,他们总是能准确地接到。所以对于这点“升级”的迹象,我是很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