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福州请客习俗的嬗变

美食杂谈

     逢年过节,你要是到福州人家里去拜年,感情纯朴的主人,总要煮碗线面,打上两个荷包蛋以表示对来访者的敬意。推让了半天,面可以不吃,那“太平蛋”是不能不吃的。 

  那时,居民迎亲会友都要举行家宴,大鱼大肉总要把八仙桌摆得满满的,得有十来道菜,主人才会觉得有面子。

  到了1959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亲朋之间少有往来。这时请客风俗已有了变化。有一户人家多子女,户主本人是个小头头。上半年他老爷子60大寿,下半年儿子结婚;转过年来女儿出嫁,接下去是孙子满月。总而言之,请客不断,价码也不断提高,起初是10元一个“红包”,后来是20元,转过年来是30元。办酒的东家为了表示自己“阔气”,每次都送一个“酒包” 把干货装进塑料袋里,甜的酸的可谓五味俱全。当然,这种“请客”并非普遍现象。

  另一类是亲朋好友的相聚,餐桌上已经不见肥鱼大肉,而是尽量追求奇巧。例如蹦蹦虾、鹌鹑肉、鸽子蛋、海蜇皮等倍受青睐。 

  近年来,请客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使人们认识到时间的珍贵,不愿为吃一顿饭去杀鸡拔毛、开肚洗鱼地浪费时间。许多人直接到饭店去吃自助餐,既经济、快捷又卫生,啤酒、饮料任君自选,省出更多时间供朋友更多交谈,既符合时代潮流,又能吃出气氛来,一举数得,皆大欢喜。当然,若是档次高些的请客,则是上宾馆酒楼去点菜消费。

     总之,“请客去馆店”已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