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年糕】年年高
过年肯定要先说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福州人的年糕犹如一个托盘,且甜咸兼具,甜的有红年糕、白年糕、芋头糕等,咸的是萝卜糕。
从前的年糕制作全凭手工,前一天就要先把米浸泡一夜,再用石磨磨成浆,装进布袋后,袋上放上石头重压,等水分沥干后,再将米团取出,加上配料、调味,然后放蒸笼中以炭火慢慢蒸熟。要做出10斤的年糕,糯米和大米的比例约为8∶2,再加上5斤红糖和3两花生油,这样做出来的年糕黏黏的、香香的,软硬适中。除了祭祖,年糕在团圆饭桌上可当主食或甜品,一般是把年糕沾上茹粉切开油煎,造型模仿银条状,以形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摆放在盘中,再用糖水勾芡淋在年糕上即成。福州的老观念认为,蒸制年糕的成败,关系着来年运气的好坏,所以蒸年糕
时有些禁忌。例如不准说不吉祥的话,不准大声吵闹,一定要蒸熟等等。
老字号:安泰路上安泰酒楼的红、白年糕在福州人中很有口碑,是传统的年货,以笼为单位,一笼约1500克,每500克4元,今年已经售出了四五千笼,和安泰楼的年夜饭一样供不应求。芋头糕则要数澳门路上的百年老字号“木金肉丸”,每粒0.6元。
【太平燕】保太平
太平燕和北方的馄饨形似,特点在于它是“以肉包肉”。燕皮是将猪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上等地瓜粉,制成薄如纸张的片状。用肉燕入开水中煮沸捞起,再调入紫菜、粉丝、香菇、腐竹等作料,与鸭蛋共烹。由于鸭蛋在福州话中与“压乱”谐音,做成的“太平燕”有吉祥寓意,成就了福州人逢年过节的必备菜肴——“太平燕”。
新年的第一个早晨,福州人当仁不让的早餐是“太平面”,在烧开的鸡汤或猪脚汤中,泡入福州特产线面,再加上两个鸭蛋,鲜亮美满,一碗太平面下肚后,这一年都会老人长寿、家宅平安的。在老福州的印象中,线面是鼓山后屿村做得最好,旧
时,当地小贩常常会挑担进城贩卖,现在不多见了,好在超市里供应的品质也不错。
老字号:澳门路上,百年老铺“同利肉燕”地方虽小,但在福州人中口口相传,生意非常红火。老铺不批发,不预订,坚持直销给个人用户,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告诉记者,福州肉燕皮创于清光绪年间,成品燕皮色白质香,平滑细润,对折不断裂的属上品。由于燕皮是纯手工制作,数量相对固定,平常足以供应,但年关越近,货品常常脱销,一些排队的顾客曾笑话说,每逢春节前,福州有两个地方需要排队,一个是购买火车票,另一个就是购买同利肉燕,有意购买的用户要提前购买。燕皮分干、湿两种,干燕皮可长久储存,方便携带,每500克16元。湿燕皮因为新鲜,更受本地人欢迎,每500克12元。
【春卷】迎春到
春卷,又名薄饼。据说宋
时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菜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菜,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春卷皮是用高精粉加盐,搅拌成浆,在高温的铁板上甩制而成,“薄若蝉翼”、“饼可映字”,这种手艺活,一般家庭难以操作,都是从专门店里买来,配上自己做的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肉丝、笋丝、葱花等。更讲究的做法是,配上鸡肉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
自己动手卷春卷吃,在春节期间的福州饭桌上很常见,几乎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
老字号:福州鼓西路上有几家专业老店的春卷皮做工地道,安泰楼的春卷皮也出自于此,每500克3.5元,节前的生意往往是排长队的。
没有【鱼丸】不成席
鱼丸是用鱼肉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便可知福州人对鱼丸的偏爱了,当然,年夜饭上也是不能缺少的。
老字号:“塔巷口鱼丸”、“依幼鱼丸”是老招牌,此外,大福兴鱼丸、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榕城古街的贵鱼丸、东泰路上一家专卖连江鱼丸的店、观风亭路上一家专营小店,都是老福州人首肯的字号。
【芋泥】压轴甜点
芋泥是将“槟榔芋头”蒸熟后,用刀板压制成泥,加入白糖、鸡蛋、熟猪油和水搅拌均匀,装碗上笼用旺火热一小
时取出,再用切碎的红枣、花生、瓜子仁、炒芝麻、梅舌蜜饯、葡萄干等撒在面上制成的。香郁甜润,细腻可口,是闽莱传统甜食之一,年夜饭接近尾声
时,端上来的最后一道“压轴”菜,通常都是芋泥,这是不变的甜蜜。
芋泥表面覆油,颜色灰暗,不冒热气,乍看犹如凉菜,实则滚烫,不小心会被烫舌。
按照福州人的年俗,还有糟鱼、荔枝肉、炒白饣果,还有黄豆粉做的
冬至“
米时”,福州人相信新年吃了它,可以
时来运转,还有染红点的糯米团“米齐”,福州人在过年
时习惯送人,相信送得越远越吉利,这些食物名称在字典里是查不出字的,在福州人口里、心里却是不变的乡情和乡恋,或多或少也说明了福州食俗的博大精深。
老字号:很多福州人都知道林则徐、外国领事和芋泥的故事。而福州市西营里的醉仙楼、仙兴馆也是百年老店,5元一包,买回家只要用微波炉转一转就可以吃了,可谓物美价廉。
【芥菜、芹菜】不可少
炒芥菜和炒芹菜这两种青菜在福州年夜饭里必不可少,有一说是因为青菜谐音“亲亲热热”。在福州人传统的除夕饭桌上,必定要先上这两样:一是炒芥菜,因为芥菜生长期长,生命力旺盛,取意“长寿”;二是炒芹菜,要放蒜一起炒,为的是谐音“勤劳”、“精打细算”的好彩头。
【拗九粥】表孝心
正月二十九吃拗九粥,这是“目连救母”的传说成就了福州人的一个民俗。据说,和尚目连的母亲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地狱里,他每回送给母亲吃的食物,总被小鬼吃掉。后来,目连想了一个办法,用马蹄、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再撒一把黑芝麻送去,小鬼见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小鬼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现在,福州人多以习惯了喝这样的粥过“孝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