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人街每条路不管大小都有自己的一点特色. 坚尼街 (Canal Street) 是横贯东西的主要干道. 街两边三步一小摊五步一大店, 专卖一些trinkets. 外地老美和旅游团体最爱在这条街上买便宜假货. 茂比利街 (Mulberry Street) 是小意大利的心脏地段, 满街都是意大利餐馆和糕点店. 还有一条弯弯的小街叫Doyers Street, 街上理发店一家接一家, 里面的师傅很多都是老香港和老上海.
在曼哈顿桥 (Manhattan Bridge, 纽约下城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的三座主要桥梁之一) 背后静静地躺着一条街叫爱列治街 (Eldridge Street). 整条街住满了福州人, 介绍所里也挤满了在找工作的福州同乡, 连寺庙里都到处都是福州老太太们, 堪称纽约的福州街.
街上有一家福州小吃店叫榕城鱼丸, 从外面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 要爬几节台阶才能进店门. 我来这里吃了多少次, 门外墙上还挂着块黄色招牌, 居然好几次傻乎乎地从门口错过. 我个人认为它做的牛杂米粉是纽约所有中国面点小吃中最好吃的. 要不是第一次被一个福州朋友带来这里, 大概至今都不会尝过这么可口的东西吧.
先来说说这牛杂米粉. 福州人管它叫牛杂化, 80% 进店的顾客都要吃这东西. 一碗上来白白的牛肚条条切成半小手指长, 一寸来宽, 吃口不老不烂略微有些弹性. 有时牛肚里会夹带两三片切的极薄的牛腱或牛筋. 米粉看上去更白, 中间已切断了去所以并不长. 细细的粉吃在嘴里脆脆的. 汤呈奶白色, 闻上去浓香浓香地, 碗里还有西芹,缀上一点点绿. 福州人汤汁里爱加白醋. 但这牛杂化里主要是用鱼露来增味. 鱼露看上去黄褐颜色闻上去臭哄哄的,( 呵呵, what could I be thinking?) 但每次我都要多多加上几滴好让那沁人心脾的浓香随着蒸汽喷上脸来. 另再用一小碟盛一点越南辣椒酱(我管它叫越南辣酱是因很多越南店用它, 鲜辣的味道), 用来蘸了牛肚吃极为鲜美. 经常吃了一碗不够还再加一碗净牛杂 (无米粉), 吃饱一点省得一会儿就饿. (每次吃后的确很快就饿, 也许是没有油的关系).
吃得多了就开始做起自己的白日梦来. 梦中总是自己开了家湖畔饭店, 全国每地精选一两个品种来做, 大菜小点不拘, 选最好吃的就行. 福建的就挑这牛杂化. 一般的料也就收它$10一碗 (现价$3), 特殊加工比如说用鱼子酱 (caviar) 代替鱼露就收它$50一碗……
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吧. 小店另外做的几样东西也很好吃. 一碗鱼蛋燕丸有五个鱼蛋, 燕丸象上海的小馄饨, 但皮是用瘦肉和地瓜打成浆后做出来的, 薄薄的呈半透明样. 肉被包着鼓鼓的外面看上去黑黑的很是诱人. 福州的肉馅有它特有的风味, 一是甜, 不知是怎么放的糖, 觉得淫荡得很; 二是酸, 想是加了白醋的原因. 但不是甜酸味, 因两种味道不混合, 各自独立.
最近一次去老板介绍东海空心鳗, 是大陆空运的鳗鱼熬了汤切肥段上来吃的. 刺稍多些但汤肉很鲜. 老板见我带着相机便凑上来问我是不是报社的干活(告之不是,没这才气), 顺便就和他聊起生意, 得知他接管这个店已八年有余. 如今生意兴旺, 一天光牛杂就得卖两三百碗. 时常中午吃饭时还要站着等座.
我想为了尝上他做的东西这点小小的代价应是不足为道的吧.
[ 78美食网专稿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