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上旬起,我国九部委联合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昨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超市发现,超市内逾五成食品含添加剂,这些食品的标签虽符合规定,但由于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达近2000种,而多数厂家未在包装上明示“食品添加剂”字样,是否含添加剂消费者多不知情。
添加剂多列在配料表中
昨日,记者走访福州永辉等多家超市,发现从蜜饯到饼干、从冷冻食品到熟肉包装制品、从酱油到饮料,超50%的食品配料里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并且大部分食品都含有至少2种食品添加剂,如百味村红烧鱿鱼、小黄鱼配料表中标注着柠檬酸、山梨酸钾两种食品添加剂;亚亨黑米八宝粥添加了食用香料、增稠剂以及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个别食品甚至有7种以上食品添加剂,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配料表标注有:增稠剂、水分保持剂、增味剂、乳化剂、栀子黄、碳酸钠、碳酸钾。记者注意到,超市内只有极个别品牌在包装上有明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包括上述品牌均将食品添加剂列在食品配料表中。
消费者多不知情
据了解,目前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已达近2000种,分23个类别。在这些类别里,有的是为了改良口感,有的是为了让食品更加漂亮,有的则是为了节省成本。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食品标签上标注的“苯甲酸钠”、“山梨酸”、“安赛蜜”、“柠檬酸钠”、“胭脂红”等食品添加剂,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不知道这些就是食品添加剂”。
业内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因非法添加造成了乳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偏见。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厂家的遮掩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比如防腐剂,大部分消费者都不喜欢在食品标签上看到“防腐剂”这三个字,因此厂商只标记“苯甲酸钠”或“山梨酸钾”。
一位食品专业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常常能在一些碳酸饮料的配料中看到一种名为苯甲酸钠的物质,苯甲酸钠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苯甲酸。还有一种名为过氧化苯甲酰的化学物质常常被作为氧化增白功能的添加剂用于馒头的制作,使馒头又白又松软,过氧化苯甲酰进入人体后,也会产生苯甲酸。微量苯甲酸可以被肝脏解毒掉,但量过大可能会损害肝脏功能。虽然苯甲酸钠在饮料、调味品中没有超标,过氧化苯甲酰在馒头中也没有超标,可如果你一天内摄入大量含有这两种添加剂的饮料、酱油、馒头,最终的结果是在食品中没有超标的苯甲酸却被人超标摄入。
超市食品标签符合规定
省食品工业协会林副秘书长表示,按照现有规定,只要添加剂在可添加的品种目录之列,使用量未超标,都是符合规定的。另外,目前超市内销售的食品,将食品添加剂标注在配料表之列也是被允许、符合规定的。
□权威发布
我国公布首批非食用物质及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单
中国食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日前下发通知,公布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其中包括17种非食用物质和10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17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罂粟壳。
食品加工过程中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行为包括:在渍菜(泡菜等)中超量使用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等,或超范围使用诱惑红、日落黄等;水果冻、蛋白冻类食品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防腐剂,超量使用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腌菜中超量或超范围使用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面点月饼馅中超量使用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或超范围使用(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面条、饺子皮的面粉超量使用面粉处理剂;糕点中使用膨松剂过量(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准,或超量使用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及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馒头违法使用漂白剂硫磺熏蒸;油条过量使用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造成铝的残留量超标准;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超量使用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小麦粉违规使用二氧化钛、超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硫酸铝钾等。
通知指出,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未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