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厨房的故事

美食杂谈

    有那么一个小房间,或者是一个小空间,你在那里摆满了调味生活的油盐酱醋茶,你在那里料理出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这个小小的房间,有无限大的魅力,可以让你忽然发现爱人温柔的一面,或是突然回味起自己卑微的某个时刻,我们姑且都称这个小小的空间为厨房,在这么个小房间里,小空间里,制造出关于我们的人生百态,或许有那么些故事或是记忆就沉淀在这个有着各种滋味的空间里,历练出几百年或是几千年,人们对厨房历史演变的看法与追溯。 

    厨房存在的历史起源 

    古建筑遗址考证原始人以天然洞穴为居,居住条件极差,以野菜、野果、野兽肉等生食充饥,过着所谓“茹毛饮血”的生活,不知道熟食的制作。后来原始人尝到了被雷击而烧死的野兽肉,发现了熟食的美味。当然,钻木取火的发明才使人类有条件正式开始熟食的习惯,这也是走入人类文明的第一步,如中国北京猿人居住的周口店洞穴石壁上,至今留有焰火薰烤的痕迹和木炭残迹。熟食的习惯大大提高了人类体质,是人类进化的保证。 

    厨房最开始是以火塘为中心的住宅 

    距今约6000-7000年前,中国进入氏族社会,随着人们的劳动工具和技能的变化,人类慢慢由穴居发展到半穴居,最终移居地面。从已发掘出来的房屋遗址中可以发现当时的人类已经在建于地面的房屋中央设有火塘(地灶)。火塘一般设于屋内正中或偏离门远些的当中位置,火塘中火焰终年不熄,以备随时取用。周围可环绕而坐,便于活动。一天劳作之后或者当天气恶劣而不能劳作时,火塘便成了家庭活动的中心。那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伴随着火塘中的袅袅轻烟,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繁衍与文明。灶坑内留有炭块和兽骨,屋顶设有排烟口,这种布置方式兼有烹饪、取暖、去湿、防兽等多种功能,但因为与整栋房间没有隔离,所以烟气弥漫在整栋房间,卫生条件极差。由于传统习惯和地区特点,火塘在有些少数民族住宅中至今仍有保留。如蒙古地区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竹楼等。 

    厨房逐渐发展为炉灶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物质生活逐渐丰富,饮食也由烧烤为主转向以烧煮为主。此时,建房技术也日臻完善,客观上创造了对火塘居中的住宅加以改进的条件,为解决炉灶排烟及操作方便起见,炉灶逐步由房间正中移向一角。火塘也做相应地提高而改成砖砌的灶头,锅子架设在灶台上,并设有沿墙面砌筑的烟囱,较为卫生安全且整洁,做饭的同时兼具取暖的作用,如北方的连炕灶,南方的砖砌大灶,城镇住宅中的煤灶、煤球炉等,但本质上这种厨房仍从属于其它空间,未彻底解决对其它部分的干扰。 

    独立厨房的出现 

    独立厨房(灶房)由于厨房操作中有许多专用器皿,工具、粮食、燃料,这就需要较大的存放面积,同时,也为减少厨房对其它空间的干扰,便逐步发展到厨房从整栋房屋中分离出来的模式,成为独立。由于当时中国人口结构以大家庭为主,又使用水井取水,所以这类厨房面积较大,常处于后院一侧,一般较低,导致采光不足。同时因为多为女主人操持家务,因而灶间的陈设颇能反映出她的审美观,以实用为特色。炊具经常被悬挂于墙上,既顺手可取,又使墙面增加了层次感。这种布局最早出现在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墓画像砖中,尚存的明清旧宅中也有实例可查。 

    开放式厨房的演变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工程技术人员有可能就厨房设计从功能上做一些改进工作。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如燃料、废气、油烟气、水蒸气的污染,主副食的贮藏、环境脏乱等,都做出了妥善解决,从而使厨房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由油腻潮湿变为烹调、用餐的舒适高雅环境,开敞整洁,便于家庭主妇在烹饪的同时完成洗衣、照看孩子等杂务。现代厨房布局的主要特征包括按操作顺序设置设施,使操作者能按部就班地操作,从而减少往复交叉的重复做功;对废气的排放加以重视,保持屋内空气的清新,对人体的损害也降到了最小;通盘考虑设施尺度和协调。以增强室内空间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安排储藏空间,以改善室内卫生状况,使厨房空间最大限度地得以合理利用。

    如果您对此专题有更多的观点与看法,欢迎您点击此处进入论坛参与讨论>>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