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的幸福时光是在厦门度过的,说到厦门的美丽是可以套用“刘老根”的经典广告词——地球人都知道!所以这个小小的城市激起了我大大的虚荣心,屈指可数的回北京老家的机会,总会不厌其烦的向人倾诉东海上小岛旖旎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第一年我总要浪费很多的唾沫才会让人对厦门有个鲜明深刻的正面印象,但从第二年开始,我就不用那么费劲的向他们推介了,通常是他们望着我隆起的肚子和全方位发胖的身躯先发一阵呆,然后发出由衷的感慨:厦门真养人!偶尔还有向我讨教增肥秘诀的,那我就会向他们介绍饕餮在海边的经历: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闽南菜
厦门是中国闽南文化的中心,不仅是闽南话说的最标准的地方,闽南风俗、文化也都是原汁原味的。但是在饮食方面确实是被外来者抢了风光,满大街的都是川菜、东北菜的餐馆,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也就是同出福建的沙县小吃,可那里确实是乏善可陈,很家常的茶叶蛋、蒸饺、排骨盅,环境也挺普通,能在厦门大街小巷繁荣昌盛,主要是因为便宜。
这种情形着实令我这个主张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馋小子郁闷,后来,经高人点拨,我才知道闽南人向来主张实干,倡导爱拼才会赢,对饮食不讲奢华,注重清淡、精细,并多在家中来烹制享用。厦门小吃也有,以沙茶面、花生汤、面线和微甜皮的大肉包为代表。面是特浇的沙茶,祖传的手艺,耗时的熬制,一次做出很多,金黄色的闪着油星。沙茶面里要放一整块的炸豆腐,外焦里嫩,就着劲道的面条和依口味选的菜、鱿鱼、鸭肝等配料,既养眼,又可口,还有养胃的功效。花生汤就是把花生先在热水中浸泡十分钟,脱皮,然后把花生放在高压锅里闷,八成熟后放在沸水里煮,加糖,味道极好。本地人喝的话要在出锅的汤里加生鸡蛋,我接受不了这种吃法,自然不知道地道的吃法是不是别有风味儿。厦门的沙茶面和花生汤尤以中山路上的百年老店黄则和正宗,窄仄的店面,很多的顾客,并且顾客中以本地人为主,这些都是地道名店的最可信的广告。面线和包子就比较常见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厦门的甜皮包子虽然在江南也有,但厦门的甜而不腻,吃完了不觉荤,是一种愿意接受的糖衣炮弹。这些小吃滋润了我大一一整年的时光,那时侯天总是很蓝,但肚子却好象总也填不满,不仅需要夜宵伺候,白天也得享受加餐待遇,学校食堂是不可能做到随时恭候的,那就常去厦门的老店里掏吃的。就着思乡的情绪,吃着这些闽南的名吃,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当然小吃店里也有各种点心供应的,有葱油饼、黄金糕、虾饺等等,外表虽然各异,但无一例外好吃。可人的欲望是无限度的,特别是在真刀实枪的吃饭问题上,徜徉在隐秘巷子,古旧老店的时间多了,打着饱嗝的同时,就在想着明天的早、中、晚餐在那里的问题,迫切的想登入闽菜的大雅之堂。通过和厦门本地朋友无数次的套瓷之后(我不得不为他们带北京烤鸭、燕京啤酒),他们终于肯请我去家里做客了。
古诗云: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老厦门家中才知道闽南菜主张精做和配料,所以不宜在供人填饱肚子的餐馆里出售,精品一部分云集高档酒楼、饭店,另一部分就散落普通人家了。如果说到厦门菜,比较有名的是我在小黄家里吃到过的海蛎煎(新鲜海蛎、鸡蛋和淀粉放在一起炒,新鲜、清淡、肥嫩)和同安(厦门一地名)封肉(类似于红烧肉,但块很大,肉皮泛光,滑而不腻;肥肉层烂而不荤;瘦肉层爽而不老)。小黄我大二的时候才认识,当时我是校报的负责人,他是我手下的小兵,自从知道了他母亲是地道的厦门人,又烧的一手的好菜后,我就常常的在教他写好稿子的同时,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要多关心别人了,要学会成人之美了……半年的努力终于换得了他诚挚的邀请,坐在他家餐桌前的我狠狠的反思了我不求上进的大一求食生涯,我都吃的是什么呀!!我还想,都说醉人的是酒,可为什么我在满桌的菜上齐之后,精神出现恍惚,吃了第一口的海蛎煎后,口齿开始不清,第二口吃了一块封肉后,小黄的母亲笑呵呵的问我叫什么的时候,我实在是想不起来我到底姓什么了……那一刻,我做出了决定,校报扩招,厦门人优先,面试的第一个问题是家里伙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