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细致的美味:欢迎来到“馅”的世界

老饕侃吃

    一般来说,肉馅之所以被人们叫做肉馅,就是因为它们理论上应该是不可见的,应该是在咬开某种外皮才能感觉到,舌头先于目光接触到的东西,只能是“馅”。在很多地方,它又会变身成为“肉沫”,比如在各种繁多的肉丸子当中,好似分子组成物质一般。

    但是还有很多时候,它会摇身变为主菜,云贵、东南亚莫不如是。肉碎炒各种什菜,在地球的这一隅颇为流行。这不知是否也和曾经物产不丰有关,稍微往北一点,哪怕是不属于天府之国的川东地区,肉沫或者肉碎都很难正经上饭桌,除非变成肉馅。将肉沫作为菜的主料,恐怕只有酸豇豆之类特例,顶多也就是洒一点在麻婆豆腐的表面。而在云贵,肉沫却是十分重要的主料和配料,几乎所有的什菜、酱菜都可以切碎和肉沫一起炒上桌。

(酸豆角炒肉沫,在北方也很常见)

    对于熟悉肉的“馅”之功能的人来说,这种配菜模式是非常费解的。有一次请一个蒙古族兄弟去吃云南菜,那天不知为何,点上来的炒菜几乎全是肉沫炒的。第一道菜上来,蒙古族兄弟有点郁闷,“啊,肉馅!”第二道菜上来,“还是馅啊”,第三道菜,“怎么还是馅!”在他的带动之下,一向习惯了吃各种肉沫菜肴的我,霎那感觉到了文化的差异,感觉到了在蒙古族兄弟以及其他习惯大块吃肉的人心目中,我们这类热爱拿肉馅入菜的人,是多么地像一只巨大的饺子,或者馅饼,或者馄饨……

(肉沫茄子,想象一下和米饭交织在一起时的那种口感和滋味~)

    但是肉沫真的是一种非常美好的食材啊。有很多地方有拿荤油炒素菜的传统,但没有现成荤油的时候,就拿肉沫稍微过过油,这道菜就有了肉的鲜味。肉类矜贵的年代,这样的菜都要算餐桌上的重头菜,绝对是下饭佳品。就算是现在,“黑三剁”、“红三剁”之类的菜,仍然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也仍然被很多人看作云南菜的代表。这大概与台湾著名的卤肉饭的原理差不多,肉沫能够最大程度地与米饭结合,让每一口米饭当中都渗透着肉的香味。不论是拿九层塔辣椒圈炒肉沫来拌一碗泰国香米饭,还是用酸萝卜碎炒肉沫来拌一份红糙米饭,肉沫与菜料交缠难分彼此的味道,都和米饭互相启发着,满足人们吃饭最原始的要求:有菜有肉有饭。肉沫还能和菜品陪衬下,带出其他肉块、肉排、肉片都无法比拟的只有肉沫才有的肉之轻盈感。在夏日,拿嫩玉米粒、青椒粒、西红柿粒与肉沫同炒,清香不腻,各种口感集于一口,是最开胃而又不乏营养的佳品。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馅”式吃法,有其健康道理所在。大块吃肉固然很爽,唇齿之间的油香一直穿透到胃里,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但是之后在身体里带来的后果却会很可怕。而肉沫则要好很多,小小一团肉沫,一样可以满足人们对肉味的偏好,而且还能让心里没有那么多的罪恶感。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