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应澳门朋友的邀请,借道广州,穿过深圳我们一行老人来到澳门。最想去看看的地方自然是大三巴,最想去感受一下的当推上赌场,说到吃,我们没有想太多,临海嘛,也就是海鲜,对于我们这些从沿海城市来的人,没有太多吸引力。
大三巴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沉重,赌场带给我们的是宏大的惊愕,裹在疲惫中,我们在主人的带领下走进了澳门的餐厅,主人告诉我们,澳门有两大产业,博彩、蛋挞。这就让我们有点闹不明白了。博彩与蛋挞如何摆在一块儿谈,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主人在带我们上赌场参观的路上还介绍,博彩业占了澳门全部产值的60%,现在是不是要说蛋挞占了澳门全部产业的40%,蛋挞是什么?
蛋挞是一道甜点心,以鸡蛋、牛奶为主料佐以糖水置酥皮饼中,经烤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因为蛋、奶混制成品后馅料是外露的因此人们不称其为饼,而称其为tart,在英文中T、A、R、T,tart是馅料外露的意思,挞是tart的中文谐音,蛋挞二字由此而来。
说话之间蛋挞被端上了桌面,学主人的样了取一个托在掌心里,一口送进嘴里顿觉一股浓香直窜脑门旋而落入腹内,回过神来,咂咂嘴分明感受到了蛋的清醇,奶的浓郁,再看掌心,那细细碎碎的酥皮已是落滿了,不觉感慨真乃人间美味。一杯炖奶二个蛋挞一扫我们的倦态,个个精神倍增。
蛋挞的由来说法颇多,一说是起源于英国都铎王朝时代,是由一名黑人女仆发明的;另有一种说法是由葡萄牙的一群修女,研制出来的;还有的说是英国人安德鲁深在澳门时研发出来的。不论蛋挞的出处源于何方,有二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蛋挞经历了诸多的改良与变化,从制作到外皮到口味都各成体系,各有传承。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极大欢迎。在香港蛋挞加奶茶曾经成为香港人的标准早餐,在台湾也有过一个月售出200万个蛋挞的经济奇迹,在澳门人们有一句口头语,“没吃过葡式蛋挞,别说你到过澳门”。我这才领悟出为什么说搏采和蛋挞是澳门的两大支柱产业,感情,谁到澳门不参观搏采?谁到澳门不尝尝蛋挞?誰还敢说沿海就只有海鲜呢?
望着桌面上的蛋挞,圆圆的,嫩黃色的馅料上飘浮着几点烤制后留下的糖花,活脱脱就象是一轮明月,猛然间我想到了月饼,那个在中秋节为千家万户所食用的糕点,为什么就不能改用蛋挞呢?月饼的制作重油重糖,已不能滿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许多家庭购买月饼只是为了中秋节的好采头取其团团圆圆之意,往往只食用一小角则止。用蛋挞做中秋食品,团团圆圆的象征性不变,鸡蛋和牛奶做主料却是更利于健康的。从经济上来衡量,一个蛋挞才几元钱,比起越来越贵的月饼也实惠得多了,不承想我把自已的想法刚说出来,挂在嘴角上的一丝得意还没有退尽,主人就朝我笑开了,“老土,就你现在才知道啊,我们前几年中秋节就少买月饼多吃蛋挞了”。没想到逛澳门逛出一场饮食观念的变革,中秋节,人们何必要拘泥于传统月饼,做一个小小的改变,用蛋挞来表达对团圆的期盼。岂不更来的新颖,有创意?!我们几个老人都有点兴奋了起来,老了老了我们也要酷一把。离开澳门那天,主人给我们每个人送了一盒蛋挞,并一再说明是正宗的玛嘉烈葡式蛋挞。没想到,我们一路上乘船转车坐飞机的把蛋挞带回家,家里人却告诉我们,在遍布全国的任何一家肯德基餐厅里,都能买到的正宗的玛嘉烈葡式蛋挞。初听之下有几分沮丧,不过,很快释怀,更多的是欣慰。
我是闽南人日常有饮茶吃茶点的习贯,从澳门返回后,茶照饮,茶点却变了,我不再吃花生糕了,那玩意儿太腻,我改吃蛋挞。肯德基的蛋挞可以按个买,也可以按盒购,一盒是6个,要不了几个钱,还时常有新花样,水果的、红豆的。不论哪种,外酥里嫩的特质都不会变。听孙女说,去年中秋节的时候,肯德基就已经推出了蛋挞的节日包装很是漂亮,价格却不涨。不知今年会是怎么一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