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饮食杂谈

老饕侃吃

    中国人向来崇尚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在饮食上讲究滋味,想尽一切办法,使用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弄出特色来。中国的菜特重味道的欣赏,<中庸>里说道: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清代王士雄更有说: “食而不知其味,已为素餐,若饱食无教,则近于禽兽。”就是说,不懂得品味,就等于白吃,缺乏人所应有的教育和素养。

    我不甚懂得烹饪,也并非有品位之人,然而对每日的吃食,还是有些要求,对饮食的态度即是对生活的态度。并不常下馆子,偶尔光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餐厅。在学校里吃不到好的菜式,食堂的菜品跟小食店里的快餐是没有两样的,出品都很差,饭菜没有滋味。大锅菜,生生被弄熟了而已。每次去吃快餐,总是感叹那样多好的食材被这般糟蹋。

    我们现在说的快餐,确乎不是麦当劳一类的了。外国人都不屑于麦当劳的食品,但我门是常常视之为宝物的。仿佛吃洋快餐能体现出一种国际的品位来。我不算得一个随大流的人,因此甚少去麦当劳。因为有许多外国友人的缘故,倒是常常能吃到西餐,只是怎么吃,都不觉得外国菜能够与我门中国菜相比。西餐吃来吃去,仿佛就那几种扒类和浓汤,要么就三明治,批萨和沙拉,实在掰着手指就可以数出来。这也可能是我见识狭小。但我是忍受不了西餐那典雅又规范的饮食方式的。西方礼仪太让人难受。入席,刀叉的使用,饭桌上的谈话,一切让人吃得不舒服。外国人吃饭,不是在享受,是在设计一种情感和气氛。还有西方人吃早餐<有时仅仅是喝咖啡而已>,往往是睁开睡眼坐在被卧里,既不刷牙也不洗脸。这些都是我无法接受的。

    说到早餐,刚上大学那年,完全没有吃早餐的概念,每日睡觉到临上课那一刻钟,急匆匆抓个饼干或者喝杯咖啡就跑去上课。后来知道这样对健康不利。才开始重视起来。

    学校里有面包店,经常就买个面包和一瓶豆浆,一边啃一边上学。总有腻烦的一天。就换了三明治。自己做,买回全麦面包和奶酪,切一片西红柿或者放一片生菜叶子。但是这样实在麻烦。干脆就只吃面包和牛奶.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厌烦。现在,早餐又换成了燕麦粥。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说: “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菜,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话虽然蛮横,但觉得甚有道理。然而我们现在吃得这样复杂。我们谁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人也是真的越来越难懂了。

    我身边的朋友,有许多是热衷饮食的。她们在家里常常下厨房,也喜欢在宿舍里煮东西。最常吃到的是海带汤,因为汤比较容易弄。把海带发好,切成条,然后打结,最好熬一锅浓浓猪骨汤底。一定要放些辛辣的调料,因为海带味道比较淡。我最爱的煮法是加上鱼丸。有一回在一个日本朋友家里喝到海带汤,她的母亲特别从日本寄过来的料理。加了墨鱼丸和鲜虾,海带熬得软且入味,是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道海带食品。日本菜素有 “以眼睛品尝的美食”的美称。连家常菜也要做得精致且有儒雅气质。餐具素雅,食物码放得像中国的格律诗,工整且严肃。教人不忍下箸。

    我自己也一直在学着煮各种食物。然而要做得好菜,实在有太讲究,火候,搭配,材料,刀功……必须面面俱到才可。只能先从粗糙的学起。

    印象中,英国人是向来不善于烹饪。不懂得欣赏美味的。有人甚至说,英国的主妇只对新颖的厨具感兴趣,而对如何把饭菜做好漠不关心。有一篇<<饭厅内的野餐>>的文章,就描述了一个英国太太如何准备一次野餐的有趣故事。野餐的前一天,这位太太列好清单。要买的东西足有二十多项.除了食物,还包括桌子,桌布,纸巾,半导体收音机,地毯,装饰的红蜡烛,灭蝇剂,甚至帮助消化的药片。

    中西文化的差距竟然如此大。有次在一个英国朋友家里做客,他做菜的时候,兴奋地跑去看。那天他要做鸡块炒洋葱。感觉应该是中国菜的做法。只见他把用柠檬汁和胡椒等调料腌好的鸡肉放入油锅翻炒几分钟后,加入洋葱。我们炒洋葱,为了保持它爽脆清甜的口感,翻炒几下便可以出锅.我满心地希望他快些把食物装盘。结果他又加了整一大瓶的酱料和水,直到把洋葱煮软吸足酱汁才出锅.那道菜让我大失所望,鸡肉由于久煮变得粗糙,洋葱也失去了原有的滋味。英国人不会调味。如果吃过炸鱼薯条便可知。没有什么味道。英国的标准吃法是加盐添番茄酱。

    饮食不单注意味道,还要注意营养。国人有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品平衡营养原则。所谓 “药补不如食补”.诸如吃菠菜, 有利肠胃,补铁的作用。胡萝卜下气补中,安五脏;荠菜则可以凉肝明目;豆腐就有解毒等作用……我外婆有高血压,所以全家人都吃得比较清淡。我们还经常吃芹菜,黄瓜等一些有助降压的食物,这几十年来,外婆除了吃些药片,极少看医生。倒也无事。

    还有食疗减肥,抗癌,美容,等等。总之,食物的功用数不胜数。只是我们中国人至今也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在菜谱上标明营养成分的做法。很多外国人仍然认为我们中国菜脂肪,胆固醇,和钠的含量过多。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夫子,还有一套不食的主张: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酱不食……”这样要求也委实太高,生活中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然而把吃当成是一种审美享受,却不是难事。正确的饮食态度,既不是贫民饮食的狂吃大嚼,以果腹而乐;也不是贵族的奢侈排场暴殄天物。懂得享受,不需要有大志向,有味蕾,有心思,从简单的白米饭淡茶水中即便尝不出人生况味,也能够品出小情小调小滋味来。

    比如在路边大排挡里吃面条,也能够为搭配面食的卤猪脚做得足够火候而暗自惊喜;去食堂就餐,几个学友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说起某个教授,或者谈论某部作品,批评某种社会现象……营造着一种人文的气息,也觉得是一次难得的享受。 毕竟这种氛围,在家里或者餐厅,就是难于寻觅的。

    现代人对饮食越来越挑剔。不仅讲究环境,菜的出品,还要求健康绿色食品。近几年来流行吃野菜,农家菜,各类这样的菜馆也办得红红火火。人们已经把饮食当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也确实该如此,饮食的目的不应该在于饱而在美。美,这种关乎味蕾的感官体验,已经直逼品味生活。

延伸阅读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