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进洋中路、中平路,就放佛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时候,家门口会有卖扁肉或鱼丸的小贩挑着担子呼唤而过,我们喝着矮胖玻璃瓶装的牛奶,玻璃瓶口会有一张卡片纸,纸上沾着浓浓的牛奶油脂。那时候还有3分钱的水果冰棒和5分钱的牛奶冰棒。那是一个不富裕的年代,但我们平和、安宁、不浮躁、不仇富、爱国、爱党、爱社会。
现在的社会,早已扭曲,在喧嚣热闹的大建设中,上下杭奇特的保留了八十年代的风情。走进那里,便闻见了浓郁老福味。那里的商家,还喜欢用猪油和虾油,那里的物价,是鼓楼若干年前的水准,那里的商人,有古早小城精明与善良并存的素质,面对镜头,羞涩而热情。
我们热爱在那里行走,其实为的不仅仅是那一碗柴火锅边,或一盘豆芽菜煎饼,我们寻觅的是渐行渐远的平常心,如何在周围的拜金又仇富,崇官又恨官的社会里,保持一份简单快乐的心。
洋中路的豆芽煎饼,店里的中年阿姨沉默却配合,她家的生意不见得好,没有笑容的她似乎被生活压得有些疲惫。
传统的豆芽煎饼,配上红色的酱,香且健康。
壹号煎包,这家店在微博热炒后已然成为福州最热门的煎包小吃店。老板比以前忙多了,但乐呵呵的,有寻常小生意人的知足常乐的心。
这家的煎包也是我在福州最爱的,酱油味的馅很适合我的口味,比晓萍的煎包更好。
这也是微博热炒后忽然热门起来的柴火锅边店。短短不到一年,美食美酒杂志,央视,各色媒体均来采访报道过。这里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但难得的是年纪颇大的老板夫妻俩依旧保持原来的水准与热情,并没有被那些浮华的报道冲昏了头脑。上下杭一带商人的平常心,在这个社会里实属难得。
柴火锅边店的虾酥炸的酥、脆、松、香,每次怕胖怕热的我都会忍不住吃上几块。这里的三角糕也是非常赞的,一块三角糕会切成四个小块,让爱吃皮的我欣喜万分。
锅边里放了许多紫菜和虾米,十分提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