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只爱番茄的那种味道

老饕侃吃

  人们对食物的回忆形成的惯性强大无比,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小时候最爱的零食或者说是水果,就是红通通、圆溜溜、柔软适度,还微微泛着透亮光泽的番茄。把番茄放在井水里浸泡着,吃之前,用开水泡一分钟,熟透了的番茄表皮会渐渐有稍许开裂,一撕,整片皮就轻易地剥离开来。轻轻咬开,吸一口,酸甜的汁液浸润了整个口腔……

  那个时候,奶奶教过我如何识别好番茄:个头要圆润,中等大小最好,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轻轻捏一下,柔中带韧,根蒂四周手感扎实,看起来是有些绿色,延伸到主体部分,渐变成透着点粉的深红色———这才是一吸一包汁、酸甜可口的好番茄。

  吴艳妮的看法和我不一样。生长在汕尾的她,从小吃习惯的是青色的,硬硬脆脆的,更加接近于水果口感的番茄。偏甜,用糖凉拌着,生吃最好。所以当她刚刚来到广州的时候,看到这里红红的番茄,也不能习惯,但原因却与我相反:“汁水太多,味道也太酸。”

  但对番茄共同的热爱还是让我们迅速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如何用有限品种的番茄,创造出无限的美食可能来。

  汁的妙用

  汕尾绿番茄和广州红番茄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两点:有汁没汁;是不是太酸。汁多未必总是坏事。一次在婆婆家里吃了番茄炒蛋之后,吴艳妮心里也承认,至少这个菜,用这种红红的多汁番茄,比起用甜而脆的青番茄来,的确是要好吃一些。

  那就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吧。汤汤水水的菜、锅底、炖煮的菜,放带汁的番茄,不但颜色漂亮,还可以提味。番茄牛肉汤、水煮番茄鱼、番茄煮豆腐、啤酒鱼、番茄炒蛋都在此列。著名的罗宋汤更是一个绝妙的例子。与肉一起炖煮时的番茄,是把自己的味道投入到汤里,并因此要粉身碎骨的。它不会像青豆那样,小心翼翼地汲取汤中的味道,非要等到肉嫩汤厚、把握十足时,才肯开花,绽放内心,使它的味道不能融入牛肉当中,不能与牛肉休戚与共。番茄是一下到锅中就开始努力地把味道浸入牛肉中,用自己的付出让牛肉口感更加鲜美,牛肉也会坦然地接纳番茄的味道并不离不弃,这样才能和番茄水到渠成地相互融合出一锅浓郁香甜的菜肴。

  番茄酿是吴艳妮开发的另一个充分利用了番茄汁液的菜。圆圆的番茄盅,小小巧巧,揭开盖子,里面盛着五彩纷呈的蔬菜牛肉丁,如同一个小锦囊。这道菜里的番茄,既是容器也是菜的一部分,浓郁的番茄汁液,把各种小丁丁都统一在了番茄这一大原则之下。

  有汁变无汁

  把汁去掉,是吴燕妮想到的另一个办法。说来也简单,去瓤就可以了。

  番茄炒玉米粒是相当受吴燕妮推崇的一道菜。“红黄相间,颜色都是粉粉嫩嫩的,非常漂亮。”

  说实在话,我此前吃过松仁玉米、青豆玉米,但是还真没试过番茄玉米的这种搭配。“是我自己想的。”吴艳妮笑道,“还是因为我偏爱番茄的原因,所以想出各种方法来搭配它。”

  她端上来的一盘番茄炒玉米,颜色果然很惹人怜爱,有种十五六岁少女的感觉,但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我想过加一些绿色,红、黄、绿色都有,会更漂亮。加了一次青瓜,很失败。不知道为什么,青瓜和番茄搭配在一起之后,会有种腥味儿。”她说。

  吃过她的基础版本之后,我试着自己做了个发展版。青瓜已被证实不可用,不知配青椒丁、毛豆、青豆会如何。青椒丁首先被我否定了。玉米和番茄都是味道清雅、柔和的东西,偏甜,而青椒通常会有种比较重的生涩味,炒熟了也还有。另外,即便切了丁,在形状上也无法和另外两者圆润饱满的颗粒相统一。试验毛豆的结果也不太令人满意,三者各成一派,各自为政,虽然也不算差,但没达到好上加好的效果。再加上豆子的质感较硬,比起番茄和玉米来,在口感上会有盖过其他两者之嫌。至于青豆……我暂时没有买到,您不妨自个试试?

  番茄酿

  1、先把牛肉切粒,下酱油、盐、少许淀粉腌制片刻;青红椒切粒,青瓜、胡萝卜切粒,姜切碎剁成末。

  2、把番茄洗净,从蒂部2cm处横向切开,小心用勺子掏出里面的芯,切细留用。

  3、先把牛肉粒下锅爆炒一下,七分熟起锅。

  4、炒锅洗净再下油烧热,下姜茸、青红椒粒爆香。

  5、再放青瓜、胡萝卜一起翻炒,炒至二者都油光发亮。

  6、最后放玉米和番茄芯、番茄酱一起炒,所有材料熟了以后加入牛肉粒。

  7、搅匀,完全炒熟以后起锅。

  8、将炒好的菜分量装入番茄盅中即可。

  番茄炒玉米

  1、番茄两个,洗净去瓤,然后切成丁。

  2、烧锅放油,油温高了以后下新鲜玉米粒炒,炒到玉米的香味出来。

  3、玉米七八成熟时,下番茄丁一起炒,然后放盐、放少许的糖。控制好时间和火候,时间一长,番茄就会出水,变软,影响口感。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