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是鸡,但默默付出最多的是鸭。
从最小的零碎说起,我最爱的零食之一便是立丰食品店出的鸭系列:盐水鸭肫、鸭翅、鸭心火腿。以鸭心火腿最为好吃,肥厚的鸭心肉中间夹着一块薄薄的金华火腿片,咬起来很有质感。鸭肫则算是传统小食,做起来很有讲究,如果炖得不够酥嫩,那按照钱钟书的话来说就是“咬得两太阳酸痛”,但如果真的软糯过了头,又没有那种兴奋的咬感。最近几年流行湖北人爱吃的辣鸭脖子和辣鸭掌,和着特殊的香料,这些犄角旮旯里的鸭子肉吃起来也是劲道十足,再配上辣的藕片和厚百叶,相信也成了不少人看电视谈八卦时候的新宠。
味道清淡的鸭子很好吃,比如南京的盐水鸭,肉要嫩粉色,吃起来丰腴又醇厚;味道浓郁的鸭子也很好吃,比如四川的樟茶鸭,皮要金褐色,吃起来芳香又入味;很肥的鸭子很好吃,比如北京的果木烤鸭,刚出炉的时候,那厚而光泽的鸭皮俨然已经变成了琉璃瓦,蘸白糖吃,爆得自己一嘴滚烫的油,能让人直呼过瘾;苗条的鸭子也很好吃,比如苏州的蜜汁酱鸭,端上桌的那一刻,大家都会去抢那两只最好吃的鸭膀,因为肉质最紧凑,味道也最甜蜜扎实;鸭子做汤很好吃,比如杭州的笋干老鸭煲,火腿、香菇、天目笋干,汤汁又香又浓,让人喝完之后就出了一身痛快淋漓的大汗;鸭子做饭也很好吃,比如上海的八宝葫芦鸭,鸡丁,肉丁,肫丁,干贝丁,火腿丁,笋丁,栗子丁,香菇丁,糯米饭,虾仁,青豆,填了一肚子的好东西,叫人吃完之后只想要昏昏沉沉睡去。总结下来,基本上是因为鸭子全身肥瘦分布不一,肉质千变万化,所以能让各地的厨子都有施展的空间,做出不同的美味来。
西方人做鸭子也很有一套,尤其是法国菜最青睐鸭子。鸭胸是法国传统菜,做成冷的拌沙律也很好,热的煎出来配柳橙汁也很好。西方人跟我们的爱好不同,中国人吃鸭子主要是吃那层油汪汪的皮,而他们主要则是爱那低脂的肉。所以即使是有和我们吃法差不多的脆皮鸭腿这样的菜,那皮也是炸得脆到如同crispy那样,一口就全碎了,主要还是吃那里面嫩而多汁的肉。我还吃过一种法国人包的鸭胸肉馄饨,外面是炸的脆皮,里面是实实在在的鸭肉馅,想来跟上面说的脆皮鸭腿也是一个道理,只不过馄饨的话,又是人为地多加了一层脆皮而已。并且近几年鹅肝因为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呼声而越来越多地被鸭肝所取代,法国菜就更多地开始用鸭子来做高级料理了。
“鸭的一身都是宝”这样的话也许不足以用在赏鸭大宴上,因为太过时了,现在流行的则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