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绕不开的食物 美食家欧阳应霁

食界名人

    作为标志性的“慢生活”倡导者,欧阳应霁是一个“噔噔噔”跑来跑去的人,速度超快,目标明白。他早已在漫画、文字、设计、美食等领域里悠哉游哉,还有十来年的电台主持经历,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欧阳应霁还想着来一场真正的旅行,准备去学说溜各类语言……
    香港出生,积极进取型闲散退休人士。曾经自觉很努力地写过一些字,画过一些漫画,出过一些书,讲过一些课……现在开始以贪威识食、练精学懒为下下半生做人宗旨。

    绕不开的食物
    “哎,原来是这个样子。”
    蔡康永曾写道:“面对欧阳应霁的漫画,就像面对端上桌的甜酒热冰淇淋一样。”这个食物的比喻,奇妙地和应霁产生了化学反应。2003年,应霁写出了《半饱》,那年香港SARS横行。在此之前,应霁对香港从小吃大的食物没有危机感,那个时期,他发现自己常去的一家馄饨面店,冷清得只有两三人,他心发慌,这家店以后会不会没了?他产生了一个很强烈的使命感,去记录香港的食物!开始寻遍街头巷尾民间滋味,投入到市井烟火之中,后来又有了《香港味道》。
    问应霁喜欢什么口味显得多余,他天生有一个包罗万象的胃,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我觉得这和我们为人处世是相连的。”像北京的豆汁、麻豆腐,他不仅吃得惯,还蛮爱吃。“去上海一趟,如果没有吃到小笼包或者生煎,那怎么行?怎么样也要吃!但是吃到一个、两个就够了。”爱吃、贪吃,但绝不乱吃,应霁将自己的胃管理得不错,他有心保持味蕾的敏感,并且二三十年来,他的体重几乎没有变化。
    应霁不会直接说食物不好吃,在很熟的朋友面前例外,但他真正受不了的东西又少之又少,他盯着天花板费神思考半天也给不出个回答。“哎,原来是这个样子。”这是他吃到奇怪的食物最常有的表态,“原来虫子是这样的,蝎子是这样的。”应霁对食物很尊重,就好像对人一样,抛开先入为主的偏见,他愿意每种都先去尝试,“尝了喜不喜欢是之后的事,不喜欢就不再吃,这是我的选择,但是没吃过就没有发言权。难道你说北京人话有点多,你不喜欢,但是你也必须要跟他们沟通。”
    和北京美食的缘分,要追溯到1987年秋天,那年应霁为了大学毕业论文第一次来到北京。他还记得当时自己穿的是一件无扣宝蓝色连帽卫衣,下面配军绿色裤子,学生时代的青涩模样,他还和天安门前的国旗合了一张影。那段时间,欧阳应霁跟着中央美院年连系的学生一起,拿着大铁盆去食堂打茴香猪肉水饺,很快就适应了北方的味道。嘴馋时,他会跑到前门都一处买烧麦,去过三五趟,排了好长队,打个几两烧麦。香港人有自己认定的烧麦,他神奇地发现,原来北方的烧麦是这样的,厚厚的白皮像纸花。有机会他也会去北京饭店这种比较“高档”的地方,在那儿吃过不是很正宗的担担面、口水鸡,还在顶楼涮过一次羊肉火锅。
    一番斟酌后,应霁用多元、重口味、季节分明这三个词语来形容北京的食物。“北方的食物相对南方来说,很多朋友会说比较粗糙一点,但这是一个很主观、很笼统的说法。尝过后,会有一个质的看法。”他特别怀念十多年前在北京一次吃柿子的经历,那是冬天,应霁模糊记得和美院的一个老教授有关。老教授家的窗户外面有柿子树,有天早晨摘回来的柿子,里头全都已经软了,外面却整个是冰的,“里头整个状态比那些哈根达斯都好吃,这么好的食材我很想很想再有,尤其是冬天下雪那会儿,特好。”欧阳专注地回味那个柿子的口味,不时“哈哈”笑,旁观者也不由涎着哈喇子去寻思那个神奇的柿子究竟是个什么味儿。

找美食,上78!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